(醫道堂)新冠後運動須知

436

  Hi,我是Dr.Adam Leong梁文健醫生。近期新冠病毒感染人數持續上升,儘管Omicron的致病力明顯下降,但仍有不少人出現臨床症狀,包括:發熱、肌肉關節酸痛、咽喉腫痛等表現,許多人在康復後也出現體能下降的情況。

  那麼身體恢復期能不能進行運動?應該如何科學、有效地運動?

  感染新冠病毒後的症狀及恢復情況因人而異,過早運動過量運動確實有危險,但並不代表所有康復患者都要絕對杜絕運動鍛鍊。

  如果過早開始高強度或者大運動量的鍛鍊,確實有可能造成抵抗力下降、感染的組織器官進一步受損,嚴重的甚至出現心肌炎、肺炎等情況。但合理的運動,在新冠感染康復期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肌肉力量和心肺耐力,有助於盡快恢復病前的狀態。

  沒有基礎疾病的康復者

  恢復鍛鍊應該在康復1周以後,如果出現咳嗽、氣促、心悸等症狀,則需要立即停止運動,剛開始恢復時,可以先進行1星期左右的低強度運動,包括散步、瑜伽練習等,當身體逐步適應後,再進行力量訓練、平衡訓練等複雜運動,運動者需要觀察自己在運動時和運動後1小時的身體狀況,關注自己是否有異常感覺,運動後第二天是否出現,呼吸困難、心率異常、過度疲勞等情況,如果有以上情況,可以退回到低強度活動階段並尋求醫療建議。

  有心臟疾病的人在感染新冠病毒後

  如果有胸痛、嚴重呼吸困難、心悸等症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在康復後,要注意休息,冬季注意保暖並戒煙限酒,同時限制運動3至6個月,對於核檢轉陰的康復者而言,不建議立即進行劇烈運動,因為此時,人的身體仍比較脆弱還應繼續休養,要補充必要的維生素C和優質蛋白質,保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對於那些原來就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在新冠感染康復後過早運動,往往會適得其反,加重身體負擔。

  對於剛康復的老年人特別是有心血管病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不要過早進行運動,此外,冬季氣溫較低要注意保暖,一般情況下,也不要在早上進行戶外運動,以免因為寒冷空氣刺激,誘發疾病。

  運動是良醫、運動是良藥

  但對於康復者而言,要把握好運動的強度、時間、種類和頻率,科學鍛鍊,才能逐步恢復體能,大家需要更全面理解「運動」這一概念,「運動並非只有劇烈的打球、跑步、游泳才算運動,一些中低強度的牽伸、慢走等也是運動,因此,恢復運動中最關鍵的要點在於排除禁忌以後的循序漸進原則。」如果在輕微運動後隨即出現非常明顯的氣短、氣促,停下運動後短時間內也無法恢復;在活動過程中感覺到胸部不適、心跳速度過快、頭暈;發生面部、手臂、腿部無力,尤其是僅在一側肢體出現時,就必須立即停止繼續運動。

  一般新冠感染康復後至少需要休息2至4周,這期間可以維持日常活動,但不要進行主動鍛鍊。

  總體來說,「陽康」後前兩周即恢復的早期階段,要以低強度的牽拉、低強度的步行、輕量家務勞動為主;再持續兩周的中期階段,可加入一些中等強度的力量練習、有氧練習等;「陽康」1個月後,才可逐步開始重返感染前的運動狀態。

  「運動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最關鍵是根據特定的時期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現在處於流感及新一波新冠感染高峰期,大家必要緊守防疫意識,保護好自己及家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不幸染病,不要驚慌,按相關衛生部門指引,及時就醫,下期再見!

  讀者如有問題可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