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大家好,我是Dr.AdamLeong梁文健醫生。心血管疾病十大死因中名列與癌症並列首位,是最常危及人命的疾病,但其實心血管疾病,只要早發現早治療就能降低死亡率,我們要如何選擇心血管的檢查?項目分為哪些?在哪些年紀或是發生相關症狀時,我們應該盡早進行相關檢查呢?
隨著年齡不斷的增長,一個很重要的門檻,就是進入40歲以後,因為人體累積的新陳代謝消耗,不知不覺都會對我們身體造成影響,尤其是有家族病史、或曾有過心血管疾病的症狀(胸悶、胸痛、容易喘),最好能進行全面檢查,讓我們給身體做一個全面評估。
目前建議在40歲到65歲的朋友,每1至兩年1次抽血檢查,透過血糖、血脂、三酸甘油等數值,可以提醒我們基本的健康指標,但除了一般健診的項目,其實高風險族群應該進行更多項目的檢查,也整理給大家當參考!
一般檢查:
1.抽血檢測(檢測血糖、血脂、膽固醇)
2.胸部X光檢測
需要進階健檢(有家族史、高風險族群、或有心血管疾病症狀)
正因為心臟病種類很多,上面只是最主要的3大類,3大類下面又分很多具體的心臟病,所以不存在某一種檢查能把所有的心臟病都能查出來。
所以心臟的檢查項目,有各自的特點,目的不同:
1.心電圖:ECG:檢查心律是否是竇性心律,還是別的心律,比如房性、房速、房顫、房撲、室上速、室速、房早、室早等。檢查心率,也就是一分鐘心跳多少次。
同時能看到P波、ST段、T波、PR間期、QT段等等等等,從而判斷或推斷心律失常、心臟大小、心肌缺血等。
2.心臟彩超:ECHO:檢查心臟的左右心房、左右心室大小是否正常,檢查心肌是否正常,檢查二尖瓣、三尖瓣、主動脈瓣、肺動脈瓣是否正常,檢查心臟功能失常或正常。
3.動態心電圖:24Hr Holter:也就是24小時的心電圖,能把24小時每一次心跳全部記錄下來,目的是更全面的記錄心跳,尤其是對於心律失常的診斷非常重要。
4.運動平板心電圖:Treadmilltest:也就是在跑步機上做心電圖,一邊跑步,一邊記錄心電圖,看看有沒有ST改變,從而判斷有沒有冠心病可能。
5.冠脈CTA:也就是一種增強CT,主要是看心臟的血管有沒有斑塊和狹窄,診斷冠心病。
6.冠脈造影CAG:目前被認為是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所以心臟造影主要是檢查有沒有冠心病,明確心血管最準確的檢查。
7.心臟核素:是判斷心肌有沒有缺血的一種方法,對於無症狀的心肌缺血是不錯的選擇。
8.電生理檢查:懷疑有心律失常,但是通過心電圖和動態心電圖並沒有抓到,那麼必要時需要進行電生理檢查,也是一種導管進入體內的辦法,來檢查有沒有心律失常。
9.肌鈣蛋白、心肌酶:當懷疑心肌梗死或心肌炎的時候,需要抽血化驗,看看是否升高,判斷心肌是否有損傷。
10.BNP:懷疑心衰,或已經有心衰的患者,抽血BNP協助判斷心衰的程度。
我們心血管專科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症狀,初步判斷,選擇適合的選擇。
例如:心慌、心悸、心跳快、心跳慢、心跳亂、眼前發黑、暈厥等,會考慮心律失常,建議做心電圖或動態心電圖。
例如:胸痛、胸悶憋氣、心前區疼痛等心絞痛症狀,會考慮心血管狹窄,那麼建議做心電圖或進一步做平板試驗,或直接觀察血管內部有沒有斑塊的冠脈CT或冠脈造影。
例如:胸悶憋氣、走路憋喘、小孩走路經常蹲下來,口唇發紫,下肢浮腫、食欲不振等。那麼要懷疑是心功能不全,是心衰,那麼建議做心臟彩超,看看是不是瓣膜疾病,是不是心肌病,是不是心臟擴大了。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最後也提醒大家,除了這些檢查項目外,還有很多專業的檢查,若身體有任何異常,還是要先諮詢專科意見,判斷你需要的檢查或治療。下期再見!
讀者如有問題可電郵至[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