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疫情失控須認清癥結完善防控

465

  2022年6月18日,是個令澳門人難忘的日子。經歷3次全民核酸檢測、7次自行抗原檢測,加上系列防控措施,至7月3日澳門累計錄得852宗核酸檢測陽性個案。小城防控進入第16天,以總人口68萬計算,800人中有1人中招,確診數字還在攀升。此波疫情蔓延至今,全澳市民人心惶惶,停工甚至直接失業不計其數;前線及醫護人員疲於奔命;社福機構與志願者艱苦支撐;中小企紛紛停擺現金流飽受衝擊,資金鏈面臨分崩離析⋯⋯。澳門正經受著前所未有的重創,若認為今次疫情「爆煲」是負能量貶義詞,那「失控」卻是不爭事實。

  鈍刀子割肉致進退維谷

  如今再追究疫情爆發源頭已不合時宜,重點是為何疫情爆發至今,半個月仍未受控?箇中原因其實很簡單,一個字已可以概括:慢!核酸檢測的結果慢於病毒傳播速度。所謂精準防控,若做不到精準,結果就是既防不了也控不了。3次全民核酸檢測採樣時間不斷縮短,但檢測出結果時間仍未達理想,十混一也好,六混一亦罷,檢測陽性相關人士均需複檢,複檢動輒十個八個鐘,高危群體長時間集中,極易引發交叉傳染。一步慢,步步慢,導致檢測結果慢的原因究竟是檢測儀器不夠還是人員不夠?

  特區政府強調,如像鄰埠深圳般遇疫靜止澳門,將付出難以承受的社會問題,那我們就來看看深圳防控措施結果吧:深圳6.18至今疫情共41例,全民核檢15次,而且基本是在小區檢,避免跨區感染;澳門全民核檢3次,7次自檢,合共10次。對比兩組數據,全民核檢深圳是澳門的5倍,若加上自檢次數,深圳即為澳門的1.5倍,但澳門確診病例是深圳的20倍!確診數字不斷上升,令人對抗原自檢成效存疑,自測抗原品牌測試五花八門,澳門3次所派發的自測抗原測試包皆不同,說是政府派發其實所用皆是納稅人的錢,先不論性價比和舒適度,從每日陽性新增個案來看,僅檢測結果一項已強差人意。

  全城靜止固然要承受巨大的經濟損失,要考慮社會承受代價,但劇痛只是一時,是短暫可控的;惟澳門如今的情況猶如鈍刀子割肉,拖拖拉拉半個月,最終令防控工作進退維谷,陷入亂境。

  百億抗疫經援長幼欠奉

  特首說,病毒不是洪水猛獸,呼籲大家毋需恐懼,事實上作為升斗小市民,說不恐懼只是自欺欺人。因為,對打工族而言,窮比病更可怕!日前疫情記者會上,鳳凰衛視記者指出:放任疫情不斷蔓延的是政府,令市民失業、企業面臨倒閉絕對是政府的責任!此言道出無數澳門人心聲。

  特區政府公布推出2022百億抗疫援助措施,且不論這百億經援是否精準到位,合理與否,其中對長者及幼童的經援措施竟完全看不到,難道中國傳統的尊老愛幼美德在澳門已畫上句號?事實上,經過3年新冠疫情影響,此次疫情爆發成為壓垮本澳中小企的最後一根稻草,全澳市民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對於公務員或部分工種從業員而言只是相對影響較小,但他們一樣有家庭,上有老下有小,可以說全澳市民從未像此刻般逼切需要現金分享,令人費解的是現金分享卻未納入百億經援之列。可嘆的是當年誠屬錦上添花卻屢試不爽,如今本應雪中送炭竟袖手旁觀。

  日前,習主席七一香港重要講話提出「四個必須」與「四點希望」同樣適用澳門,對澳門今後發展帶來深刻啟示。對比在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時對澳門的4點希望,第一點同樣是要提升特區的治理水平,不同的是這次專門指出特區政府是治理第一責任人,加重問責意識。習主席的話對特區政府中某些不作為、甚至亂作為的官員不啻是當頭棒喝,抱著「次次都要問責,啲嘢邊個做?」的官員應適時反省檢討,人皆有錯,不是不容許犯錯,但錯只適用於低級官員,抗疫等同打仗,高級官員等同將帥,確實不容犯錯,因為錯不得也錯不起!作為數十萬市民信服仰仗依靠的特區致府,如果官員不具備問責意識、缺乏大局考量、預判不夠前瞻性,又如何帶領廣大市民順利克服疫情、邁向美好明天?

  小 記

  6.18疫情爆發至今,特區政府一直依靠鍾南山團隊作為顧問專家,分析疫情發展走勢及提供意見,此情況有別於我國慣常做法。按照現在情況,如國內某省市出現疫情,均由當地衛健委負責,如情況嚴重則由國家衛健委派出專家小組協助,如鄰埠香港即是例子。15天來,筆者一直在思索澳門疫情告急,最終會由鍾南山團隊出手還是由廣東省衛健委或國家衛健委安排?

  如今答案揭盅,廣東省和珠海市政府已派出650人協助特區政府進行核酸檢測工作。15天嚴防死守,不少人感覺在家宅了個寂寞;在資源如此豐沛、市民極度配合的澳門,面對疫情卻如此被動,大家很是無奈。背靠祖國母親的感覺固然是好,惟特區政府經過此次疫情,希望可以認清問題癥結所在、廣聽民意加強溝通,查找不足進一步完善防控工作。澳門,當自強!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