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技術移民變行政人球苦等居留權

515

  澳門有《投資者、管理人員及具特別資格技術人員臨時居留制度》以汲納人才,一同建設澳門,當中要求主申請人及其家團成員在澳臨時居留滿7年,並滿足「通常居住」要求才有可能獲得永久居民身份證。多年來「通常居住」飽受爭議,而在2012年通過技術移民移居澳門的梁先生亦非常關注每年需在澳門居住滿183天的要求。7年期滿,各項條件都符合要求的梁先生因為貿促局「內部原因」歷時2年才成功拿到轉為永久身份證的確認聲明。本以為可以真正成為澳門永久居民時,豈料遭身份證明局再設關卡,致領取永久身份證遙遙無期,非永久身份證又早已過期,梁先生只能被逼等待,大大影響工作、家庭以及生活,讓他心力交瘁。

  苦等2年見曙光豈料旋即幻滅

  梁先生2011年申請技術移民來澳,並於2012年取得非永久居民身份證,期間十分注意特區政府各項規定,堅持在澳門居住、在澳門工作。2019年9月,7年期滿,梁先生向貿促局提交資料,竟遲遲沒有進展,多次打電話詢問,貿促局回應是「內部原因」,毋需梁先生補交任何資料,他只能無奈等待。

  今年2月,梁先生終於收到貿促局的確認聲明,得以到身份證明局辦理永久居民身份證。開始時,身份證明局給予他的回執是2月28日可領證,之後梁先生卻前後3次收到身份證明局合計180天的延期通知,目前被延至9月11日,「不過我估計九成我都會再收到他們的延期通知」。期間他多次打電話身份證明局詢問延期原因和需要延期的具體時間,都未收到確切答覆,只是有一次1位疑似主任級工作人員回應,他的非永久居民身份證在2020年已過期,2022年才拿到貿促局的確認聲明,中間存在兩年「空窗期」,在法律流程上無法處理,叫梁先生繼續等待。梁先生兩年來都定期提交出糧單、公司信等證明,當他詢問身份證明局有甚麼是自己可以做的,只獲得回覆「你甚麼都做不了,只能等!」,讓梁先生大感絕望。

  身份證過期工作生活大受影響

  由於非永久居民身份證早在2020年過期,永久居民身份證又遲遲辦不下來,梁先生連帶家人都處於「沒有身分」狀態,大大影響工作和生活。梁先生表示,在航空公司工作,進入機場禁區和到世界各地出差都是日常工作內容,但由於身份證已經過期,他無法辦理進入機場禁區的通行證。出國出差更常常面臨「有去無回」風險。他回憶,去年到美國出差,本計劃在新加坡轉機回澳,結果因為身份證過期被新加坡拒絕登機,只能花費更多時間和金錢從內地入境。而他的遭遇並非孤例,他發現從內地入境澳門只能走珠海、橫琴口岸,「他們見過我們拿著過期身份證、護照、身份證明局的回執、貿促局的確認聲明幾樣東西一起過關,但在內地其他口岸,大家都不理解身份證過期的問題,不會放我們進澳門」。

  身份證過期也讓梁先生生活大受影響,目前,他收到電訊公司、銀行的提醒,稱他的電話卡和銀行帳戶都可能隨時被停止。眼看10月份電單車牌照和機動車牌照都即將到期,令他大感「頭疼」。

  妻女同遭株連無奈返廣州生活

  更教梁先生無奈的是,由於他的身份證過期,導致太太和大女兒的身份證一併受到影響,儘管二人都在澳門住滿7年,卻因梁先生流程被卡,妻女二人的非永久居民身份證同樣過期。本在兩年前就希望全家正式搬來澳門,也有計劃買房,為大女兒報讀澳門中學,無奈「小孩的身份證是過期的,家長的身份證也是過期的」,根本沒有學校收錄;沒有身份證,買房計劃自然也無從談起。雖然小女兒在澳門出生,已經獲得永久澳門居民身份證,但由於大女兒無法在澳門讀書,工作繁忙,經常倒更、出差,難以照顧幼女,無奈只能由太太帶著兩個女兒在廣州唸書生活。被問及是否擔心在空窗期妻女二人未在澳門居住,導致之前7年時間前功盡棄?梁先生無奈表示,身邊有相同遭遇同事的家人無法拿到永久居民身份證,已經有心理準備他的家人會被拒絕,「但是這都冇計」。現在只能自己先拿到身份證,再想其他方法接妻女來澳門團聚。

  梁先生指,對比香港的政策,主要是根據主申請人的情況評定是否發放永久居民身份證,而澳門卻對家團成員有嚴苛的通常居住要求,導致主申請人要拖著一家人一起放棄已有一切,並承擔相應風險,一旦公司倒閉、工作調動等被動因素導致流程被停止,代價非常重大。更何況梁先生面臨的問題是身份證明局因為貿促局導致非永久居民身份證過期出現2年空窗期而被卡,層層行政程序延宕,一切後果反而要事主來承擔,無窮等待,無限憂慮,讓他大感不合理。更讓梁先生絕望的是,一次打電話到身份證明局追問需要延期到何時,結果接待人員竟說:「貿促局可以卡你2年,我們身份證明局處理1、2年都好正常」。

  目前,立法會正細則性審議《人才引進制度》,梁先生表示,法案對引入人才的要求更高,而政府在提高要求的同時,理應理順行政程序,加快處理個案的效率,不能因為疫情將所有事情停擺,同時也要加強跨部門溝通協作,切勿將特區行政程序漏弊耽誤正常流程出現行政「人球」,惡果卻由由市民承擔。

  另外,梁先生建議參考香港人才引進政策,不必強制申請人在澳門通常居住的時間。梁先生的工作要出差到世界各地為澳門尋找客戶,提升澳門旅遊消費,帶動澳門經濟,「不是坐在辦公室才是為澳門做貢獻」。他說,大家真的熱愛澳門,才願意拖家帶口,放棄原居地的一切來到澳門打併,深耕10年,希望特區政府給予政策彈性空間,才能更好吸引各地人才投身服務、建設澳門。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