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薈萃)池畔4人潑墨翰逸神飛

141

  由澳門池畔書藝研習社主辦的「翰逸神飛──蘇鑑良、郭郭善美、歐陽耀光、劉玉威書法四人展」,昨日假盧廉若公園春草堂展覽廳揭幕,展出4人約143屏書法作品,涵蓋真、行、篆、隸、草書,藉此公諸同好,與同業促進交流。作者蘇鑑良表示,研習書法藝術的漫長道路上,池畔仝寅將繼續往前邁進,勇於探索,敢於跨越,追求翰逸神飛境界;展期至本月18日。

  池畔書藝研習社由蘇鑑良帶領眾弟子成立,旨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推動澳門與國內外文化交流,冀能助力宣傳澳門深厚文化底蘊。在談及籌備是次展覽籌備情況時,蘇鑑良直言說:「自日本東京四人展之成功,給予我們4人極大鼓舞!除了在2021辛丑5月,把東京中國文化中心之展品在澳門春草堂向本澳市民展現、藉此傳遞中日友好之正能量外,希望能持之以恆,把翰逸神飛書法4人展辦成年度的活動,於是2022壬寅及2023癸卯翰逸神飛4人展相繼登場。」

  在蘇鑑良看來,無論是在新冠疫情起起伏伏抗疫心緒忐忐忑忑,抑或是癸卯新春欣欣向榮社會復常生機勃勃,他與郭郭善美、歐陽耀光、劉玉威研習書法之初心不變,均視弘揚中華國粹及宣傳澳門深厚文化底蘊為己任,在藝術探索中發揮各自創新才能,他寄望澳門書法界之間有多些提示、交流和學習,取長補短,共同弘揚書畫藝文化,讓中華文化行穩致遠。

  《洛神賦十三行》是東晉王獻之的小楷書法代表作;而是次蘇鑑良則結合自身的書法特點、經驗,臨摹古代書法家黃顯之及趙孟頫的筆法,並在作品結尾處總結自己書寫心得,整幅作品筆劃勁利,起筆時按筆用力,收筆帶方,轉折之處多有棱角,布局上行氣緊密,卻沒有局促感。

  慕古而不泥古 開新而不追新

  他笑稱,這種臨習摹寫,並非僅求形似,而是通過臨寫二人用筆法、風格神韻,以煉造自己的風格;且上述兩人筆法不一,一個字體文雅端正,另一則靈動飄逸,要將兩種不一的楷書結合,就要做到橫平豎直,領悟一點一劃的規矩法則。並認為楷書是書法中最難的一種書體,因結字嚴謹講究,用筆複雜多變,容不得一絲瑕疵。

  「有時研習書法講求即興而作,不求筆筆變化、字字佳妙,惟求意隨筆走、紙墨相發、意氣相通。可謂是慕古而不泥古,開新而不追新」。參展者郭郭善美在介紹作品《顏真卿書裴將軍詩》時說道。此作為較早前書寫,亦是無心插柳、抒發情感的隨意之作;眾所皆知,唐代顏真卿是楷書的代表之一,但《裴將軍詩》在書法藝術角度上,卻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奇品。說它奇,是因此件作品雜揉了楷、行、草等字體,牢籠百態,字裏行間轉接突兀,具有很強的刺激力和形式感。從筆法、結字及氣勢等方面來說,顏氏或有意在書法中表現武術的律動,時而激越、時而靜止,故吸引她臨摹此貼文。

  《市民日報》專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