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薈萃)創新中學愛國愛澳周弘中華文化

366

  創新中學舉辦的「愛國愛澳主題周」昨日揭幕,系列活動一連7日舉辦。首日傳承中華文化園遊會包括書法、國畫、毽子、剪紙等主題工作坊,未來除舉行巡迴劇場與歷史講座外,校方還組織學生到澳門回歸賀禮陳列館、青少年愛國愛澳教育基地展覽及國安展參觀,期望藉系列活動弘揚及推廣歷史悠久的中華文化及「愛國愛澳」之觀念,強化學生及社區人士在國家及澳門文化、歷史、藝術中「發現」與「創造」的能力。

  開幕式昨早在該校舉行,澳門基金會特別計劃處處長梁雅桃,教育及青年發展局持續教育處處長譚惠嬌,創新中學校董霍志釗、校長崔寶峰、副校長梁碧珠、顧問葛萬金和楊兆貴,以及學校家長代表孫格芳等主禮。

  霍志釗致辭時提到,創新中學致力弘揚中華文化的美好價值,為社會培育優秀人才,為推動學生弘揚中華民族優良文化,增強學生歷史文化自信和自豪感,有別於他校提倡「STEM」。同時,學校於2018年提倡以「CAP」作為該校的主導教育政策,即創新(Creativity)、藝術(Arts)及愛國(Patriotism);貫徹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積極推行「新六藝」發展,包括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公民素養、合作交流能力、自我發展素養及信息素養。

  他進一步稱,為實行愛國愛澳教育理念,提升師生的民族歸屬感,學校本月10至16日舉行「愛國愛澳周」系列活動,藉此加強弘揚及推廣我國歷史悠久的中華文化及愛國愛澳觀,強化學生及社區人士在國家及澳門文化、歷史、藝術中「發現」與「創造」的能力。

  開辦愛國教育課程 激發師生家國情懷

  崔寶峰稱,校方一向將愛國教育納入校本教育政策,除前10年(2006年至2016年)帶領學生認識中國各個少數民族, 2017年起響應國家「一帶一路」政策,每年為學生安排以「愛我中華之旅」為主題的交流團,實地考察我國「一帶一路」有關的城市;此外,還曾邀請中國社科院教授學者為師生開辦「國情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系列課程,開創本澳中學同類課程先河,激發師生愛國情懷。

  他認為要傳承中華文化,首要提升學生對我國文化的認識,且要本著科學態度,努力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未來學校將繼續以CAP作為主導教育政策,發展學生「新六藝」核心素養,秉承校訓「進德自強」,貫徹以「人人均具潛能,只待發揮;人人均可學習,只待引導」的信條,為社會培育優秀人才。

  掌握傳統手工技藝 增動手力學習樂趣

  參與手工剪紙、中國結項目的潘同學有感兩項目勾起她不少回憶,以及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更深刻認識。因日常較少機會體驗到傳統文化項目,而學校將各類傳統文化進教材、進課堂、進校園活動遍地開花,積極鼓勵學生參與,相信無形中為師生架設文化窗口,對弘揚傳統文化、樹立文化自信有莫大裨益。

  黎同學則指,在活動學習中領悟到非物質文化是祖輩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內裏蘊含深厚的民族情感,在體驗的過程中不僅能掌握民族傳統手工技藝,也讓自己開拓了視野、增強動手能力與學習樂趣。

  一連7日的活動包括:(11日)傳承中華文化劇場演出《家有一老》;(12日)文化講堂《賣豬仔──澳門苦力港的血與淚》講座,讓學生了解澳門過往生活的苦況,從而更珍惜眼前澳門的繁華盛世;(13日)校方組織學生到澳門回歸賀禮陳列館、青少年愛國愛澳教育基地參觀展覽及國安展;(16日)愛國愛澳主題壓軸活動──攤位遊戲,提升學生的愛國精神。

  《市民日報》專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