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政府應盡快減辣提振物業成交

王世發籲用好回收土地 科學規劃健康調控樓價

993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日前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當中針對香港樓市管理措施再作調整,包括縮短額外印花稅適用年期、買家印花稅和新住宅印花稅稅率減半、外來人才置業印花稅「先免後徵」,措施即日生效。而本澳房地產業界一直以來不斷呼籲特區政府「減辣」,但始終遲遲未有行動。澳門地產業總商會常務副理事長王世發指出:本澳樓市目前「量價齊跌」,促政府盡快放寬樓按及取消二套房印花稅,提振物業成交量。他又指「減辣」並非「救市」終點,建議政府利用好大批收回土地,透過科學規劃土地供應,健康調控樓價。

  辣招致房地產市場不健康發展

  王世發表示,本澳樓市成交量持續低迷,去年全澳成交量僅為2900多宗,今年截至9月也只有約2000多宗,而9月的成交量只有140多宗,是近40年除疫情「6.18」採取「相對靜止」的1個月外成交量最低的月份。同時,今年9月樓價相比8月急跌12%,可謂「量價齊跌」,出現危險信號。他指出:樓價急跌會導致一系列問題浮現,例如出現負資產,將導致貸款審查更嚴格,進一步減少資金流動,繼而影響商業社會的運作,導致商業氣氛淡靜,從而抑制投資,最終導致減少就業,令更多社會基層大受打擊。因此,他強調政府已經有需要、也有必要出手「救市」,放寬樓市措施。

  李家超最新《施政報告》再推多項「減辣」措施,實際上已經是香港近兩年來第四次對樓市政策予以放寬,尤其今年先後放寬樓按及印花稅,而澳門則是「一次都冇」,反差強烈。王世發認為,「解辣」無論對物業持有人,抑或「上車」人群、就業人群等均是「好事一樁」。目前成交量十分低迷,房地產經紀生計已經十分困難,同時也有多家裝修公司也反映訂單量減少一半,連帶設計公司、銀行、律師、物流等相關行業都受到影響,若透過「減辣」提振樓市成交,相信對活躍就業市場有較大幫助。

  路氹區豪宅呎價不斷下跌,大潭山有住宅甚至跌破4000元,呎價僅3900元,讓人嘩然。王世發直指,大面積豪宅售價不斷下跌與本澳按揭指引有關。2018年前,澳門樓價基本遵循單位面積愈大,單價愈貴的規律;而隨著2018年按揭指引推出,售價800萬元以下的單位可貸款八成,800萬元以上只可貸款五成,造成所有購買力導向800萬元以下市場,進而導致800萬元以下區間的房屋單價不斷上升,從而漸漸出現小單位單價超過大單位的情況。小單位售價不斷上升,大單位售價不斷下跌,這也導致大單位資產不斷下跌,甚至已經淪為負資產,而「上車」小單位難度也變得愈來愈大。若放寬樓按,有助將購買力分散至各階梯,讓樓市售價回歸正常。

  王世發強調,參考全世界各個國家及地區,幾乎唯有港澳以房屋價格劃分區間並以此決定可貸款多寡,因只要有價格區間必然會導致購買力集中,能借得更多的區間必然賣得更好、更貴,發展商也自然一窩蜂地推出更小單位的樓盤,久而久之將會是房屋面積愈建愈小,澳門人的居住環境也隨之愈住愈小。

  氹仔賣地流標顯示市場信心弱

  月前公開競投的氹仔2幅土地,當中1塊地段僅收到1份標書,另1塊則流標,同樣令不少人愕然。王世發認為,本澳主流房地產開發商無一參與,可見開發商對後市信心較弱。他回顧,去年就曾直指,若按照目前的按揭指引,超過800萬元的住宅滯銷機會高,開發商考慮相關情況或萌退意,當時在場官員認為「賣平啲就得咯」,不料竟一語成一成讖!

  另外,2023年經屋自9月27日開始接受申請以來,至今1個月,收表數僅約500單,不見過去萬人爭逐景況。王世發認為,這也反映本澳居民開始「不吃這一套」,反而偏向與選擇更有資產屬性的物業。因此,政府政策不能僅關注公共房屋軌道,私人房屋軌道同樣需要關注,「雙軌並行」並不衝突。他說,公共房屋為剛需用家提供居所,待日後公共房屋住戶有條件更換私樓,市場上也需要有通道,和較寬鬆的條件給予他們換樓,「若大家看不到這個上升通道,最終所有的私樓需求都會轉移至公屋,公屋供應只會更加緊張。」

  借鑑香港放寬樓按助市民上車

  回顧香港前後4次放寬樓市政策,主要是放寬樓按、放寬二置房及放寬非本地買家,王世發認為放寬樓按及去掉二套房印花稅是本澳可以借鑑的措施。放寬樓按有利於幫助基層市民「上車」,同時也有助於市民住房「向上流動」。他舉例,若1買家購買1個700萬元的單位,僅需140萬元首期,若干年後想要換至900萬元的更大單位,首付則需支付450萬元,就算幾年時間內房價沒有升跌,中間差額為310萬元,「我區區想換個多200萬元的單位,卻要給出310萬元「填補」,讓不少換樓人群卻步,限制向上流動,也釋放不出更平價的剛需單位,導致流動性差,買家議價空間也更小。因此他建議政府取消樓市價格區間,只要是首次置業均可貸款八成。

  另外,他認為需放寬二套房,取消10%印花稅,他解釋說,二套房除了投資,亦有剛需必要,例如中年子女為年長的父母買房,或中年父母為年輕的子女買房,通常是用中年子女或中年父母的名字放在產權上,會更穩妥也更有保障,這樣的二套房置業也是合情合理合法的正當需求,這類需求應當獲得釋放。對於換樓人群來說,若想免繳10%印花稅必須先把舊物業賣出,才能購買新物業,容易導致「舊物業新物業兩空」的窘況。而10%印花稅橫亙在換樓人群面前,實際上也不利於市民向上流動。王世發認為,政府要「減辣」,本該在2023年《施政報告》就應當有所體現,今年再開始「減辣」,實際效果已經太少,「拖咗兩年才吃藥,藥一定要更加厲害」。他指,本澳樓市「辣招」直至今年仍未「鬆綁」,放寬二套房可能於事無補,必須將取得印花稅全面取消,或才能對提振成交量有「小小效用」。他相信,在加息環境下,「解辣」後購置房屋的大多是自用及改善住房,投資比例很低。若能取消取得印花稅,放寬樓按成數,由銀行自行把關,相信本澳樓市會更加健康。

  長者公寓夾屋擠壓公私樓需求

  王世發續批評說,政府原本可以將資源用於最緊急的經屋需求,長者公寓及夾屋是較失敗的想法,剝削了經屋和私樓的需求。他解釋指,經屋和私樓原本是兩條賽道,夾屋卻在中間「另起賽道」,攤薄經屋資源,容易出現年輕人居住在夾屋,而年紀較大的則申請不到夾屋又排不到經屋的情況。長者公寓同理,與其面向有私樓、有子女照顧、有其他住屋選擇的中高端長者,不如興建針對長者優先的社屋,若出現空餘還可開放給其他家庭申請,增加靈活性,照顧不同群體。政府不必開出如此多「分叉」,保障好社屋、經屋的供應量,活躍私人市場,同時做好舊區重建已經足夠。

  他指,雖然《夾屋法》已經通過,但期望夾屋項目暫停,「否則就係第一個長者公寓,會給人鬧」。預測私樓市場或跌至8000至9000元上下,夾屋定價會變得尷尬,若屆時推出,只會擾亂市場及引發各階層意見,相信用這塊土地用作其他用途會更好,希望政府審慎考慮。至於本澳目前由都更公司處理舊區重建,由政府力量引導重建,但有更多國家和地區會借用民間力量,例如香港允許財務公司收購一定比例的業權,達到比例後即可拆除重建,而本澳則完全沒有相關條例配套,允許民間機構參與,導致八成住戶中只要有1個「釘子戶」就無法推進。他強調,舊區重建是「各方都贏」的項目,政府、住戶、參與重建方都能在此獲益。

  加快審批透過供應量調控樓市

  王世發指出:當初特區政府出台「辣招」調控樓市,但根源是因為房屋供應量跟不上需求,導致一出新樓市場就「恐慌式」搶購,這時再通過「辣招」調控樓市只會「愈壓價愈高」,適得其反,可見「辣招」調控樓市有效,但也有副作用,最健康的則是通過供應量調控,樓價升則增加供應,樓價降則減少供應。

  但他說,本澳難以用增加供應的方式抑制樓價,並非澳門缺地,而是因為審批流程過慢。據統計,以開發商拍下1塊土地到最終交付用家,內地用時約為1年半到2年,香港為2年到3年,澳門則為5年至6年,大部分案例會超過7年,當中,光是大廈方案交由政府各部門審批入則,通常就需要長達2年時間之久,建設完成後的驗收、環評等又需要約半年或1年之間,浪費在政府審批流程上的時間至少2年到2年半,最終造成供應遲緩。

  王世發續分析澳門審批流程慢的癥結,參考香港及內地的審批採用「串聯式審批」,審批環節中有哪個部門的審批未能滿足要求,只需單獨再將相關內容進行修改並提交給相關部門,政府內部會整合整套方案。而澳門就像打「闖關遊戲」,每個部門都要逐一遞交,通過後才能交給下一部門,中間若是有1個部門的內容不通過,則需修改後從第一個部門重頭開始走流程審批。就是如此冗雜重複的審批流程導致本澳房屋供應量慢,過去近20年本澳又未有拍賣過1幅土地,加上「辣招」,最終導致房價上升。

  他指,「減辣」只是解決就業問題,帶動消費,讓處於水深火熱的各行各業「翻生」。現時政府收回的閒置土地有70多幅,有龐大的土地儲備,特區政府有條件透過增加供應量從而調控樓價。他建議政府加快審批流程、增加私人市場供應、放寬樓市措施,透過「對沖」刺激市場購買物業,而政府只需控制土地及經屋供應,樓價升則增加供應,樓價跌則減少供應,自然就能維持樓價穩定,「但前提是供應量要足夠,不要再審兩年了」。

  《市民日報》專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