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稿)澳門須多措並施打造長者友善家園

131

  人口老齡化是澳門特區當前與未來面臨的嚴峻挑戰之一。伴隨老化程度加深,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復護理、醫療保健和精神文化等各種服務的需求必將不斷增加,養老問題日益凸顯。與此同時,社會若沒有足夠的兒童和少年人口補充勞動力人口,將會造成社會勞動力人口比例下降、需要被撫養人口比例增加的局面;經濟適度多元所需人才供給不足;社會創新能力缺失;社會福利負擔加重,醫療保健支出及其佔比增加;安老服務人力資源、老年人居住環境與老年人權益保障等方面充滿挑戰。

  澳門特區政府自2016年起頒布《2016-2025年長者服務十年行動計劃》,推出並落實多項短、中、長期措施,從多方面著手提升長者的福祉和生活質量,積極推動共同構建「老有所養、老有所屬、老有所為」的共融社會。行政長官岑浩輝上任後亦多次提及「關顧長者群體是政府和年輕人義不容辭的責任」,隨著全球人口老化趨勢不斷加深,社會各界亦高度關注未來特區政府長者政策的推進。

  一、澳門人口老齡化現狀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2024年終本澳總人口為688,300人,按歲組分析,少年兒童(0-14歲)人口(85,900人)佔總人口比例為12.5%,而老年(65歲及以上)人口(100,200人)則佔14.6%,老年人口數目連續第二年超越少年兒童人口,老化指數攀升至116。按照聯合國的劃分標準,澳門特區已經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此外,澳門特區2024年全年新生嬰兒數量為3607名,按年減少105名,出生率下跌0.2個千分點至5.3‰,說明澳門特區已經進入少子、老齡化社會。

  二、鄰近地區應對人口老化的實踐

  為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鄰近多個地區已積極展開探索與實踐。具體而言,新加坡政府採取多項措施,包括延長退休年齡、提供兼職與再就業補助金、開設技能提升學習課程、改善高齡族群的退休準備,以及鼓勵高齡族群參與志願者服務。日本通過修訂《老年人僱傭安定法》以充分開發老年人力資源,緩解勞動力市場供給壓力;構建社區綜合照料體系,幫助老年人實現在地安老;實施針對少子化問題的全方位支持家庭政策等。

  韓國大力培育養老服務人才,整合社會福祉士、康復保健師、輔具配置師、營養師等專業人士,構建專業的養老服務職業體系,提供全方位老年服務。中國台灣推行年金制度,讓高齡者有維持基本生活的經濟支柱,減少「老年貧困」;健全健康保險體制,讓被照顧者能夠獲得良好的醫療服務;發展居家長期照顧服務,讓老人能夠在地老化。值得注意的是,各地區在研究制訂人口老齡化應對策略中,都十分注重化挑戰為機遇,著力發展「銀髮經濟」,推動長者科技輔具、長照服務、樂齡旅遊等產業創新,將老化挑戰轉化為經濟動力。

  三、建議

  建議特區政府在謹慎善用公帑和避免職能重疊等原則指引下,以構建長者友善共融環境為重點,圍繞提升醫療服務、推動社區照顧、加強退休保障、促進老年就業、改善居住環境等幾方面推出或優化政策,在此過程中也需同步研究推動智慧康養、樂齡科技、銀髮產業、樂齡學習的發展。

  第一,建立系統性養老保障,制訂與完善長者政策,令長者無顧慮安享晚年。住屋方面,一是持續優化「長者公寓」計劃,考慮配合長者的生活娛樂需求,完善長者公寓的硬件設施;二是創設更多安老護老措施,減少社會及家居環境產生的障礙,以完善長者養老安老條件,針對性提供護老者支援服務、家居照顧及支援服務、護理服務等,提升原居安老質量。醫療方面,建議特區政府加強與非營利機構的合作,進一步方便長者看病就醫,鼓勵醫療機構設立長者專科門診、記憶門診、保健門診等,並加強護理和藥物諮詢,讓長者能在病發初期早認識早就醫。交通方面,優化交通環境和公共交通服務,通過增加巴士「愛心座椅」數量、為長者推送巴士資訊、優化巴士路線,改善交通場地內外無障礙設施和改善候車環境與安全。

  第二,促進長者再就業、參與義工服務及發展銀髮產業,以實現長者「老有所為」,滿足其社會需求。特區政府可對聘用長者的企業提供稅務減免等激勵措施,提升長者的就業競爭力。對於無意續任全職工作的長者,則鼓勵其投身義工服務,運用豐富經驗貢獻社會,在社會實踐中實現自我價值並獲得成就感。同時,為因應日益增長的長者社會需求,澳門可借鑑其他地區經驗,積極發展「銀髮產業」,如創設長者活動機構、拓展長者旅遊等。此舉不僅能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豐富長者的生活內涵,更能有效提升其社會參與的積極性。

  第三,結合澳門「1+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策略,發展智慧養老科技,提升長者照護質量和效率。政府可聯合6家博企設立銀髮科技創投基金,引導投資居家監測技術等智慧養老科技產品,將博彩現金流導向實體創新,增強社會效益。同時,抓住粵澳深度合作機遇,加強與珠海智能製造基地、橫琴數據特區企業的合作,放大政策紅利。例如,鼓勵澳門高校依托國家重點實驗室,支持本澳高校孵化養老科技項目,重點圍繞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技術,投入研發AI陪伴照護機器人、遠程健康監測系統等,打造智慧照護生態鏈,同時也是促進大健康、高新技術及現代金融產業發展。

  第四,鼓勵長者參與終身學習及健身活動,培養健康生活模式,提高晚年生活質量。本澳高校憑藉師資智庫、跨學科課程體系及開放式校園空間,可成為推動「積極老齡化」的戰略支點。通過為長者開設多元課程與活動,使其通過持續學習掌握新技能,能夠提升生活自理能力與社會適應力;同時也能為長者構建起良好的社交平台,促進同儕互動,強化社區歸屬感。

  作為本澳高校的一分子,澳門城市大學積極履行社會服務職能,配合特區政府施政方向服務長者。大學日前成立樂齡書院,旨在為長者創造持續進修及學習的機會、搭建社群平台,幫助長者群體提高社會參與度,找到成就感及自我價值。樂齡書院以大學為依托,整合城大人力資源及澳門社團機構優勢,致力拓展社區長者服務範圍。課程設計綜合考量範疇、時數、活動內容等多重因素,通過長期性、多元化、差異化的服務模式,精準滿足不同年齡層群體與個體的學習需求,從而發揮深遠的社會影響力。

   葉桂平 吳窈芬 肖明玉

   澳門城市大學樂齡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