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解說)如何緩解急性痛風關節炎症狀

269

  最近,「醫生,我的腳好痛!」這句對話頻繁地出現。究竟是因為吃了太多海鮮?還是有其他原因?在以下內文我們一一拆解!

  痛風是複雜的代謝性疾病,主要表現為關節紅腫疼痛。過去,痛風多數出現在中年人或以上的人群,但現在愈來愈年輕化,特別是在那些偏愛火鍋、高脂、高熱量食品和酒精的年輕人中更為常見。

  一、急性痛風的成因分析:

  在中醫理論中,急性痛風主要可歸納為濕熱痹阻和寒濕痹阻兩種證型。

  1.濕熱痹阻:

  *成因:多由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味,或外感濕熱之邪,濕熱內生,蘊結於筋脈關節,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局部紅腫熱痛。

  *症狀:關節紅腫熱痛,局部灼熱,得涼則舒,伴發熱口渴,心煩不安,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2.寒濕痹阻:

  *成因:多因感受風寒濕邪,或久居潮濕之地,寒濕侵入人體,痹阻經絡,氣血運行受阻,導致關節疼痛。

  *症狀:關節冷痛,腫脹但不紅,無灼熱感,遇寒加重,得熱則舒;舌淡苔白膩,脈弦緊或濡緩。

  二、緩解痛風症狀的方法

  1.濕熱痹阻型:

  *中藥治療:治療原則為清熱利濕,通絡止痛。常用中藥有黃柏、蒼術、牛膝、薏苡仁等,通過清熱利濕、通絡止痛的作用,迅速緩解患者關節紅腫熱痛的症狀。

  *外治法:可結合針灸、拔罐等治療方式,以加強祛濕通絡的效果。

  2.寒濕痹阻型:

  *中藥治療:治療原則為溫經散寒,除濕通絡。常用中藥有烏頭東、製川烏、麻黃、芍藥等,通過溫經散寒、除濕通絡的作用,緩解關節冷痛、腫脹的症狀。

  *生活調理:注意保暖,避免居住環境潮濕,適當進行關節鍛鍊,以促進氣血運行。

  當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作後進入緩解期,也可採用足浴或茶飲來進行調節。現提供足浴方及茶飲方供參考:

  *足浴方:羌活、獨活、海風藤各7錢;桂枝、秦艽、桑枝各5錢;當歸、川芎、川懷、牛膝各3錢;乳香、沒藥各2錢;香附1.5錢。

  方法:將所有材料包在布包內,放入1500至2000cc的沸水中,然後加入足浴桶,再加入適量的溫水。每日泡1至2次,每次30分鐘。

  *茶飲方新鮮玉米鬚30g(乾品10g),生薏米20g。

  方法:玉米鬚洗淨後,加入約3碗清水,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煮15分鐘即可,飲用時去除玉米鬚和生薏米,不可代替日常飲用水。

  痛風作為一種古老且複雜代謝疾病,其成因複雜多樣,中醫學角度強調辨證施治,且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方劑和療法,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同時,患者也應注意保暖、避免潮濕寒冷的環境,以促進身體的康復。

  澳門註冊中醫生黃志強

  讀者如有問題可電郵至[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