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輝籲拓旅遊產品促區域聯遊

115

  【本報訊】旅遊局預測2025年澳門旅客量將十分接近2019年的數量,有望達到3800萬人次。澳門休閒旅遊服務創新協會會長黃輝表示,受惠於「一周一行」和「一簽多行」新措施,澳門今年入境旅客量料會較去年大增。他促請政府積極優化口岸及交通配套,並進一步推動琴澳兩地,乃至大灣區之間旅客流動,加快推動落實營運車輛單牌車入橫琴、導遊大灣區執業,助業界開拓更多旅遊產品,推動區域聯遊。

  黃輝看好今年訪澳旅客量,隨著「一周一行」和「一簽多行」惠澳政策推出,預計今年旅客數量將有能力追回,甚至超過2019年疫情前水平。隨著訪澳旅客量不斷回升,社會普遍關注旅遊承載力,尤其口岸通關和交通便利程度。相較2019年,本澳通關口岸數量、通關模式都有所提升,加快了通關速度。另外,隨著青茂口岸大型零售商場開幕,有望透過口岸零售,滿足以購買日用品等零售的短線旅客吸引至口岸消費,紓緩進入熱門社區的需求,減少市面交通壓力。

  完善交通配套提升承載力

  現時青茂口岸的使用量較拱北口岸低,他指出:自由行、高鐵旅客逐漸增加,青茂口岸將有效分流拱北口岸的旅客,但目前青茂口岸缺乏泊位,巴士路線相對有限,亦沒有「賭場巴」,故旅客更願意選擇配套更完善的拱北口岸。他建議進一步完善青茂口岸配套,分流拱北口岸的通關壓力。他又指,交通問題是本澳旅遊承載力的「瓶頸」,做好交通配套是首要工作。新一期公司制的的士已經陸續投入運營,但仍存在「打的難」,當局應積極調研,探討優化措施,提升旅客的交通出行便利性。

  黃輝又提到,近年陸續有不同的大型旅遊綜合體酒店,將原有客房合併升級,客房數量減少。除「一周一行」、「一簽多行」帶來更多短線旅客,深圳赴港「一簽多行」料也會給澳門帶來區域聯遊旅客,外加中長線旅客增加,針對中高端客房的需求也有所增加,假期、黃金周有中高端酒店出現客房緊張情況,建議政府與有關綜合體採取有效措施,保障客房供應量。

  望加快團進團出審批流程

  澳門是粵港澳大灣區文旅融合發展的重要一環,橫琴更為推動澳門旅遊高質量發展帶來更大機遇。黃輝稱,業界積極配合國家政策,包括橫琴「團進團出」政策,做好橫琴與澳門的資源互補,進一步擴大旅遊版圖。現時有部分來澳觀光、觀演的旅客會透過「團進團出」,在橫琴住宿,次日再返澳遊玩,有助帶動琴澳兩地旅遊互動。長遠而言,單靠「團進團出」和旅遊產品聯動,還未取得較大成效,期望有更多行政手段,進一步加強兩地,乃至大灣區之間旅客的流動,包括推動營運車輛單牌車進入橫琴、澳門人士在大灣區執業等。他又建議,為進一步促進與橫琴聯動,可研究通過行政手段,將團隊遊旅客通關口岸從港珠澳大橋口岸遷移至橫琴口岸,從而更便利琴澳兩地區域旅遊互動。

  他又指,「團進團出」實施至今,僅有1萬多旅客使用。旅客主要反映,「團進團出」需提前至少10個工作日申請,當中就不利於短線遊客、即興旅客、會展旅客使用,冀加快「團進團出」的審批流程。同時加大對內地組團社的宣傳,鼓勵更多團隊遊使用「團進團出」政策。另外,珠海在2023年啟動港珠澳大橋遊,反響熱烈,期望特區政府積極研究爭取本澳業界開辦相關產品,進一步豐富本澳旅遊產品,促進區域業務合作。

  至於即將到來的農曆新年,黃輝指,今年新春市場「相當暢旺」,有賴多項惠澳政策疊加,對刺激短線旅客訪澳有較大幫助。另外,傳統熱門出遊目的地的東南亞,尤其是泰國因「賣豬仔」事件持續發酵,不少計劃前往東南亞的旅客臨時「轉軚」改為港澳旅遊,相信會帶動港澳旅遊,料春節假期,旅客數量及酒店入住率都會「旺丁」。本地居民外遊方面,他指過去本澳旅客多選擇日韓遊,內地、台灣亦是熱門目的地,今年亦表現暢旺。泰國多為自由行,事件雖也對出行意欲有影響,但未出現如內地般大規模的「退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