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氹仔柯維納馬路交通樞紐第一期建造工程地下層設有旅遊巴停車場,但自今年5月開放至今使用率一直偏低,交通諮詢委員會委員黃萬濱認為,主要由於重型客車業界受疫情影響,而且停車場收費高昂,在「無收入、無生計」的情況下,業界當然不願增加額外開支。因此,他建議當局適時降低柯維納重型客車停車場收費,或開放免費停泊以援助業界。
黃萬濱表示,重型客車與私家車大不同,私家車駕駛者有很多泊車選擇,例如可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步行等方式取代用私家車出行;但重型客車大部分為經營用車輛,疫情持續近3年,來澳旅客大幅減少,重型客車大受影響,「無生計」的同時又要維持車輛營運成本。而該停車場的收費並不便宜,早上8時到晚上8時收費每小時為12元,其他時段收費每小時6元,在無收入情況下還要增加每天216元停車費用支出,相信這就是業界不停泊的主因。
支持釋放部分車位供私家車使用
他續指,澳門夏季溫度和不時打風、日曬雨淋,重型客車停泊在戶外對於車輛的維修都加重壓力,他說到:「相信無車主願意把車輛停在戶外,將來維修都是一筆錢」,但面對如今情況,他們只好泊在免費的地方減少支出,因此,他建議在疫情期間,適度將收費調低至半價,或參考港珠澳大橋西側停車場因受疫情影響開放予的士業界免費停泊的政策,向業界提供幫助,同時提高停車場的使用率。並且加強與業界溝通,是否有其他隱性問題令業界不願停泊?是否因停車場的基礎設置不太適合體積較大重型客車?當局都需要與業界、停車場管理方多加溝通作出優化。
另一方面,黃萬濱稱,室內停車場舒適環境卻一直閒置無人泊,贊同成先劃一部分空間予私家車、電單車停泊,因為柯維納馬路一帶基本上無公共停車場,最近的要去到中央公園,而且隨著該區居住人口增加,停車位明顯不足,以氹仔廣東大馬路一帶為例,雖然兩邊都有停車位,但長期泊滿,甚至不少車輛霸佔1條車線暫泊、上落貨等,不利交通發展,因此樂見劃位予居民使用。但若實行有關措施,當局和管理公司就要注意重型車輛的盲點較多,在規劃、指示及安全設置上要多下工夫。
澳氹第四通道2024年落成,黃萬濱相信第四通道對於紓緩澳氹交通能起到重要作用,一般早上時分,亞馬喇前地及關閘往友誼大橋方向的車流尤其多,將來第四通道落成,車輛能夠經由A區前往離島區,水塘、友誼大橋的車流就得以分流,但同時其引流、分流的配套都十分值得關注,希望當局利用好第四通道打造更完善的澳氹交通規劃。
黃萬濱亦補充指,第五通道在陸路交通規劃中曾有提及,但如今一直無下文,據他向有關部門了解,主要由於原落腳點計劃在亞馬喇前地,擔心會加重該區交通壓力。而檢視每日澳氹往來交通,可見西灣大橋承受很大壓力,假若第五通道建設規劃擱置,則希望當局再想想有沒有其他前瞻辦法紓緩交通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