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萬濱:立體交通減友誼圓形地壓力

343

  【本報訊】黑沙環中街及東方明珠街分階段整治工程昨日動工,交諮會委員黃萬濱表示,友誼圓形地是澳門重要交通樞紐,承載車流壓力愈來愈大,建議通過更多立體交通,分隔人流及車流;同時在P地段公共房屋建成後,增加公共停車場,緩解區內車位緊張。

  黃萬濱表示,友誼圓形地是澳門繁忙又重要的交通樞紐,作為貫穿關閘和友誼大橋的交匯點,每逢上下班容易造成塞車,也是交通事故頻發點;加上上址同時接駁港珠澳大橋出入口,未來更是A區通往關閘方向的出入口,車流量十分巨大,相信疫情平息後,車流量會應接不暇。

  需研人車分流 速建第四通道

  因此,他認為,平面道路分流車輛已難應付未來發展需要,雖然友誼圓形地已架設行車天橋疏導,但隨著車流量日益增加,單單一條天橋難以滿足需求,需更多立體交通分隔車流、人流,緩解車與車之間、人與車之間在路面「打交」。他指,目前黑沙環中街至友誼圓形地一帶仍有不少地面行人斑馬線,使得人車集中在路面通行,研究架設人行天橋等方式,將人車分流,相信是未來發展方向。

  另外,友誼圓形地未來成為A區往來澳門半島的接駁點,往返A區的重要通道,因此,黃萬濱建議政府盡快興建澳氹第四通道,將來由A區和關閘往返氹仔便可繞開友誼圓形地,相信當完善A區外圍交通道路,可以減緩區內車流壓力,有效緩解友誼圓形地交通堵塞「死結」。

  P地段公屋群 可增建停車場

  另外,東北區有多個大型住宅群及各類生活配套,車位本就供不應求,上述路段在整治後將取消54個輕型汽車咪表泊車位及約130米電單車泊車區,不少居民擔心加劇會車位緊缺問題。黃萬濱指,友誼圓形地人流車流壓力大,無可避免需擴寬路面以應對日益增加的車流量和泊車需求,將路面停車位遷移到樓上的停車場更是大勢所趨。通過逐步減少路面停車位,使路面暢通,更加方便駕駛者。

  他建議,P地段正在興建公共房屋,可在公屋群增建公共停車場,解決區內車位不足問題。鑑於短期內P地段難以為友誼圓形地一帶提供車位供應,因此,他續建議考慮將減少的咪表位變成晚間臨時泊車位,繁忙時段車輛全部駛離,晚上路面負擔減少時,則可便利周邊居民泊車。

  施工帶來陣痛 最終便利出行

  社會有意見擔心整治工程涉及範圍廣,將加重區內交通堵塞狀況。黃萬濱指,整治工程必將帶來一些擠塞,亦會為居民帶來不便,但必須經歷「陣痛」,才能帶來之後的改善。他以銀河圓形地行車天橋工程為例,雖然施工期間帶來種種不便,但工程完成後,銀河圓形地塞車問題大大緩解,最終還是方便了駕駛者和市民出行。

  他又指,當局通過規劃減少友誼圓形地整治工程對市民的影響,如選用鋼結構橋,快速吊樁,減少施工時間;將施工車輛和工程裝件放置在圓形地上,減少封路路段;疫情期間,遊客、賭場巴較少,車流減少,藉此機會施工同樣合理。

  黃萬濱稱,整個黑沙環中街至東方明珠的整治工程持續到今年12月,目前,最困難的裝設行車天橋工程已見雛形,工程中後期則需梳理地面的行車方向和導線,相信工程佔用地面的面積會不斷減少。他續稱,區內有多間學校,開學後交通壓力更大,建議政府在9月份開學前盡快開放更多路面應付復工、開學的行車需求。另外,他表示,當區有多個大型屋苑停車場出入口,目前有些地段行車方向較混亂,亦容易造成行車擠塞,可趁整治工程調整行車路線,或有助區內車輛流轉。

  他最後表示,往日澳門需要接待大量遊客,開展大型工程多有顧慮,目前遊客銳減,正是推出大型基建工程的好時機。待日後旅客重回澳門,完善的基建工程便可減少對澳門居民的影響。他又稱,因道路工程涉及工程車輛進場,同時要顧及路面交通安全,難以「煲大」,但疫情期間車流減少,反而有助加快工程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