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潔貞籲旅遊+連結社區經濟

136

  【本報訊】春節長假期入境旅客連創新高,昨在立法會議程前發言上,先後有多名議員關注旅遊業復甦及「新馬路任我行」問題。

  議員黃潔貞提出以下建議︰一、建議當局未來應按實際情況及支持業界,讓「旅遊+」優先聯動4大新興產業建設,讓「1+4」各產業間互相支持;二、推動旅遊項目「社區化」發展。讓更多旅遊產品、「旅遊+」項目與社區經濟連結,一方面引領旅客走進不同社區,帶動社區經濟,同時創造更多社區景點分流旅客,減少人流過度集中影響旅遊體驗,以及平衡對周邊居民造成的影響;三、完善旅遊軟硬件支持國際旅客增長。配合政府近期吸引國際旅客的政策,應加快如旅遊業人員語言培訓、增加更多外語旅遊指示牌;在條件許可下逐步復飛航點及增加已有航點班次,以及加密來往港澳渡輪班次及優化各出入境口岸周邊交通。

  延伸活動路線 評估交通設備

  議員馬耀鋒提出以下建議:一、優化口岸路網配置,強化口岸分流作用。建議做好團體遊和個人遊的口岸分流和宣傳工作,鼓勵更多旅客經海路入澳,以發揮各個口岸的功能和作用;二、總結步行計劃經驗,為舊區引活水。「新馬路任我行」步行區試行計劃於日前順利結束,建議當局詳細總結舉辦經驗,包括活動對周邊交通的壓力和臨時措施的調整,以及研究人流管制措施的優化方案,帶動更多人流走進社區商舖,起到「旺丁又旺財」的效果,為日後其他同類型特色節慶活動提供參考;三、擴大旅遊活動選址,分散城市交通壓力。建議當局考慮將部分活動分散至氹仔及路環等地舉辦,或延伸活動路線至相關區分,在本澳不同區域形成多個旅客集散地,讓旅客有機會感受澳門的不同樣貌,同時起到分散旅客量的效果,提升整體城市的交通流暢度。

  議員羅彩燕建議有關當局總結經驗和思路,考慮在有特色和歷史背景的不同地點封區,例如瘋堂斜巷市集,其實亦非常之受到市民和遊客歡迎,該區旅遊元素充足而且沒有主要交通幹道,有助帶動周邊商戶,活化社區經濟。她又指,目前內地旅客仍然集中廣東省,但其他省市對於來澳門旅遊需求仍然十分殷切,促請特區政府、相關部門持續向內地爭取開放更多省市來澳。

  另外,議員崔世平就「新馬路任我行」提出以下建議:分析收集到的數據及不同意見反映,研究活動成效是否符合振興澳門文化特色、促進經濟發展的目的。尤其對活動規模、交通設備、區內環境、居民需求等方面作綜合的可行性評估,並推演不同的安排和做法,以利日後「任我行」活動進一步開發。短期方面,建議政府先集中精神和精力做好「新馬路任我行」的工作,中長期方面,建議政府研究賦予並提升內港及澳門中南區一帶營商價值的政策措施,令一直處於空置或半空置的店舖,再次恢復營商活力。

  封閉周邊街區 盤活社區經濟

  議員葉兆佳亦表示,新馬路若長期成為步行街有各方面不容易克服的困難,除新馬路之外,建議可創造條件,將民間一直倡議的長期步行區付諸實行,包括新馬路附近有特色的街區,如十月初五街(康公廟一帶)、福隆新街、關前正街及關前後街(爛鬼樓)、同善堂總 堂附近等街區,有助帶動遊客從傳統的大三巴景區分流到這些區域,帶動周邊商戶生意,盤活社區經濟。

  議員梁孫旭表示,當局首推「新馬路任我行」步行區試行計劃,活動對豐富本澳文旅體驗,帶動社區經濟產生良好效果。但由於新馬路作為重要交通樞紐,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長期舉辦任我行會對本澳交通造成較大壓力,亦對該區居民的生活和出行造成影響。因此他不建議新馬路設定為行人專區,可考慮物色其他更好地方或只開放較大節假日如在春節國慶等黃金周舉行,減少對本澳交通以及居民生活和出行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