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前日政府因應疫情經濟停擺,再推出7項經濟援助措施支援中小微企及居民紓困,涉及約100億澳門元,立法議員黃潔貞表示,新一輪經援措施推出及時,希望盡可能擴大受惠人群,並對特殊個案做分析,幫助更多居民及中小企度過難關。
黃潔貞認為,本輪經援措施在新一輪疫情到來時及時推出,可以穩定人心,建立大家對政府的信心。她引述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指經援措施「成熟一項推一項」,可見政府一直有關注社會經濟和疫情狀況,並適時制訂相應的預案措施。
她又總結稱,本次推出的7項措施和之前相比,增加「的士行業燃料補貼」,其他內容基本一致,因此相信未來向立法會提案獲得通過後,運作起來會比較順暢,市民接受度也會較以往高。
但她又指出:目前政府的應急預案大多都是防控防疫的措施,但針對受疫情影響的居民和商戶,也應有緊急援助措施和更多預案。
能放寬就放寬 穩經濟保就業
有意見認為,僱員低於月入1.2萬才可享受經濟援助,而經濟環境持續低迷,市民生活壓力加大,期望擴大資助範圍,黃潔貞認為,受疫情影響或開工不足而放無薪假,導致市民收入減少,1.2萬之月收入不變,意味著受惠居民的覆蓋面應該增加。她稱,具體條件仍有待立法會討論,並希望政府提交相關覆蓋面數據。同時,她亦注意到有部分居民或商戶如自由職業者、兼職家政人員等有可能無法享受相關援助,因此希望一些特別的個案可作特殊處理,若有不合乎文件條件但仍需援助的居民和商戶,可在申請程序、審批程序等作出相應調整,亦可考慮推出其他例如低收入補貼、燃料補貼、電力補貼等,幫助他們度過難關,從而擴大受惠人群覆蓋面。她強調,可參照中小企具體經營狀況,「能放寬就放寬」,要讓中小企繼續經營才能穩住就業,之後亦可再通過了解企業員工的薪酬狀況,及時調整並推出其他援助措施。
她稱,疫情突然「殺到」,使不少餐飲業、旅遊業又要「停擺」,衝擊很大。現時的經援措施可減輕中小企燃眉之急,但她建議政府在緊急支援上可為企業做更多,例如紅黃碼區停業商戶,或者食住遊、宴會等已經完成預定但臨時取消的商戶,可以考慮再用短期支援措施向他們提供補貼。
補貼強制停工 倡設疫情基金
針對因防疫措施而被「強制停工」的僱員,尤其以日薪結算的僱員,則可考慮推出每日補貼,同時她亦希望推出一系列支援僱主的措施,鼓勵僱主彈性處理受疫情影響上班的僱員,例如給僱員放有薪病假而非無薪假,甚至可設立臨時的疫情基金,供有需要的企業或居民申請。
黃潔貞續建議政府減輕中小企各方面經營成本,包括燃料、水電、互聯網平台運營、夜晚補貼、人力資源平衡等方面伸出援手,為中小企提供更多發展空間。長遠來看,更要在疫情穩定下來後,做好旅遊業的發展和客源安排,提早為經濟復甦作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