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公布第一個百億經援商號計劃詳情,又再推出銀行貸款利息補貼計劃,貸款額上限達500萬元。澳門北區工商聯會會長黃健中表示,銀行貸款利息補貼計劃可助中小企現金周轉,但更重要的是開放市場才能真正「救到」中小企,他促請盡快研討粵港澳3地有限度通關政策。而商號援助計劃中仍有多類商戶無法受惠,冀設申訴通道,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企業。
黃健中表示,過往中小企向銀行貸款,需分5年歸還,今次「還息不還本計劃」,政府幫忙補貼前兩年的利息,即中小企在第三年才開始還本金,意味著中小企向銀行貸款後,頭兩年從本金到利息「基本上一分錢都不用還給政府」,給予中小企「走盞」機會,除可用於店舖資金周轉,又大大鬆動了營運資金。
利息補貼助周轉 設援助申訴機制
但是,記者向中小企詢問過程中發現,選擇向銀行貸款的中小企比例不大,黃健中指,早前申請貸款手續複雜,令不少中小企望而卻步,幸而政府將流程簡化。同時,中小企需考慮還錢能力,不少已彈盡糧絕,又擔心疫下市場難見起色,害怕還不起錢,不如倒閉了事,「只會愈做蝕得愈多」。黃健中表示,本輪疫情對中小企打擊巨大,讓不少人考慮借錢時更加謹慎。
至於百億經援計劃中對商號的援助,黃健中留意到,有正在供舖的中小企因舖位屬自置物業,計算營運成本時未能計算在內,希望政府考慮將他們納入支援對象。
2022年新開業,或2021年盈利超過60萬的中小企亦不能獲得資助,他建議政府設立申訴機制,給予這類商戶申報申訴,酌情支援。至於有在澳門經營的持有非澳門身份證的企業主無法申請經援,黃健中認為,澳門歡迎外來投資者,他們亦有納稅,應公平對待。
「鞏固期」進入尾聲,若第十四輪全民核檢結果全為陰性,澳門將進入1周「穩定期」。黃健中稱,「鞏固期」雖然開放部分工商業有限度運營,但因為市民極少出門,和「相對靜止」相比進展不大。因此,他強調進入「穩定期」後,希望有限度開放食肆堂食,讓更多商戶復工復業,促進內循環復甦,才能讓中小企有生意做。同時,澳門向來內循環不大,許多企業原本就十分依靠遊客,促進澳門內循環只是讓他們喘一口氣,更重要的是「穩定期」後繼續宣傳澳門旅遊文化,盡快推進粵港澳3地有限度通關,繼續加設旅遊設施,吸引遊客,才能激活市場真正「救市」,建立中小企發展的信心。目前,香港預計11月份可正式全面通關,他期望澳門政府配合香港和內地的防疫要求,制訂相應政策,盡快實現3地通關,跟上周邊國家和地區開放的步伐。
第二個百億經援 應惠及所有居民
至於「穩定期」,更多工商行業有限度開放,但有限度的標準如何政府仍未宣布,中小企經營者或難以執行。黃健中以堂食為例,其中政府要求堂食需出示48小時核檢陰性結果,「但是老人家成天唔出門,子女想推老人家出去飲餐茶,80歲以上老人家、3歲以下小朋友獲豁免核檢,又如何做?」他續建議「穩定期」的核檢要求與全民核檢同步,額外的核檢會降低市民出門消費的意欲,「好像內地這樣,健康碼為綠碼就可以進入食肆」。
不少中小企對派發新一輪電子消費卡呼聲較高,黃健中稱,商戶固然熱切希望加推一輪電消計劃刺激消費,但亦要體諒小市民的難處,消費卡不能交房租、水電、學費等,市民依舊承擔較大生活壓力,有現金周轉對他們幫助更大。他希望第二個百億經援更謹慎發放,補充第一輪經援不足,認為政府可酌情再推現金分享,讓更多市民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