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區政府近期大力發展舊區社區旅遊,促進舊區社區經濟,北區工商聯會會長黃健中提到,北區「痛點」在於缺乏景點,難吸引遊客入區,除要在北區打造具吸引力的打卡點及步行購物街,更應當利用舊區重建,清晰北區發展規劃,增加商業元素,完善營商環境,從而帶動北區經濟。
「十.一」中秋「雙節黃金周」,訪澳旅客再創新高,黃健中反映,儘管政府大力宣傳北區旅遊,推出多項措施支持社區經濟發展,但因北區缺乏景點,入區旅客少,加之受「澳車北上」影響,及北區靠近關閘,人員流動更方便,通關後就吸引不少居民北上消費,北區商舖生意普遍「不升反跌」。特區政府明年1月1日起將調升生僱員最低工資至每小時34元,黃健中直指,目前百廢待興,不少企業仍未恢復元氣,此時調升最低工資對不少中小企都會造成打擊。並且,隨著工資調升,物價也會隨之上漲,本澳與珠海的物價差距會愈加拉大,更加刺激居民「北上」消費,調整最低工資的時機有待商榷,呼籲中小企不斷提高自身產品和服務質量。
吸引投資輸入人才帶動總體消費
他認為,本澳土地面積有限,人口多年來沒有較大增長,期望政府以多種方式招商引資,增加人口。他建議,應當吸引更多企業來澳投資,並給予相關投資人便利進出澳門的政策,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同時,期望鼓勵在澳高校就讀的留學生留澳工作,並逐漸融入澳門社會,從而增加澳門人口,擴大內需。他引述港媒消息,截至今年9月,香港各項輸入人才計劃有超過10萬宗獲批,約6萬名獲批簽證的人才抵港。而澳門的人才計劃近期才啟動,且最新數據顯示,僅有約700申請者符合申請條件,兩者相較有明顯差異。他認為只有吸引更多企業和人口來澳,才能有助增加總體消費,刺激內需。
針對舊區活化,黃健中建議要優化區內設施,著重打造區內品牌。例如十月初五街、下環街市等,雖然政府不斷大力對外宣傳,但綜觀本澳舊區均未有如大三巴、官也街等被旅客公認為「必須去」的景點,就算偶有特色店有能力吸引旅客,但周邊又缺乏配套旅遊措施,「打卡」完最終仍是「急急腳」離開,重新聚集在旅遊旺區。更何況,「酒香哪怕巷子深」,對旅客來說,並不一定願意花費過多時間成本專門去舊區體驗特色店。因此,他指政府應當在舊區打造不同元素的打卡點,打造區內特色品牌,再配合特色店作賣點,打造引客入區深度遊重要措施。
建立文化片區濱水景點引客入區
他舉例指,北區內可考慮將祐漢街市公園改建成以古都為主題的特色公園,加入區內極具歷史價值的景點,如望廈山炮台、林則徐紀念館、冼星海紀念館,配合祐漢街市公園戲台定期舉辦各項特色表演,建立北區文化賣點。筷子基北灣作為區內河岸灣區,有條件打造成新的打卡點和休閒小片區,透過改善沿岸水質及美化河岸環境,增設水上單車等水上遊樂活動,晚上設汽車市集,配上光影燈飾,開展多元化遊樂節目,打造成遊澳新熱點。「祐漢街市」作為區內傳統街市,又靠近關閘口岸,可在節假日等旅遊節慶開設步行街及藝墟,售賣特色產品和活動表演,配合美食街或夜市,引客入區消費。
舊區重建工作蓄勢待發,黃健中指出:在片區改造過程中,政府應當及早考慮整體城市規劃,未雨綢繆,對舊區設施進行重新布局和梳理,理順及串聯好區內及跨區道路,連接區內設施配套。北區目前沒有明確的城市規劃,「土地收回明天建球場、後天建經屋,最終會建乜冇人知」。他建議政府盡快落實及明確舊區城規,讓市民清晰舊區未來規劃及發展,給予市民及商戶信心。
逸園狗埸打造商圈輻射北區經濟
A區經屋料2025年可入住,輕軌東線日前也已動工,黃健中強調要配合A區和東北區的發展,「串聯輕軌的步行路線怎麼走,有怎樣的通道能去哪些地方?」做好人流、車流交通布局。他提出構建步行系統,建造空中走廊,以原逸園跑狗場為核心延伸至區內不同點,連通青茂口岸,並將人流引入北區的台山、筷子基以至延伸至紅街市一帶,帶旺社區周邊中小微企。
黃健中更指出:逸園跑狗場地理位置優越,有條件成為北區的經濟核心,除規劃成體育場地或民康休閒設施外,期望考慮增加商業元素,打造成商圈,設計多功能、多元用途場館,兼備狗場歷史展示、紀念品文創等,吸引市民和旅客參觀消費,擴大北區營商環境。
他續強調,期望政府落實「區區有特色」方針,設立專責部門或小組負責各區活化,由主要官員帶領,與北區社團和區內持份者座談諮詢,廣納意見,促使相關建議和措施盡快落地。
黃健中最後提到,6家博企今年年初提出詳細活化舊城區計劃,隨著計劃陸續披露,最終發現北區被排除在外。他希望未來有博企或相關資金支援,幫助北區商戶及市民一同推動北區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