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北區工商聯會會長黃健中表示,兩年多的疫情令本澳社會和經濟受到嚴重打擊,尤其中小微企經營困苦。今輪疫情病毒傳播速度更快,政府採取更嚴密的防疫措施,多區被列入紅黃碼區,實施封控管理,美容院、理髮店等場所暫停營業,餐廳食肆不設堂食,只供外賣。為此,中小企收入大減,企業還需面對租金、薪金、疫情期間額外經營成本,如員工住宿等多方面壓力,經營環境雪上加霜,難以為繼。
政府日前推出百億經援措施,相信為企業及市民注入「強心針」,更為企業帶來希望,期望大眾齊心抗疫,中國及香港盡快通關、旅客重來,社會盡快回復正常。自回歸祖國以來中小企從末遇過如此嚴峻的經營環境。因此,黃健中提出3點建議供政府考量。
一、疫境下不少企業面臨結業,且現時外勞主要是填補厭惡性工作和低職級工作,而有關空缺本地人未必願意入職,期望政府在保就業下審視企業實際情況,不要裁減勞工名額。
二、建議政府「以工代賑」,招募失業者、就業不足者參加抗疫防疫工作,如一般技術工作可透過「帶津培訓」讓有關人士掌握技術,以取代部分義工的工作。
三、僱主肩負著社會責任,為保住員工生計而刻苦維持經營,建議當局向中小企業發放工資補助,並按照員工人數比例支援中小企,為期6個月每月每人3500元,相信可解決中小企裁員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