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昨向立法會介紹「擋潮閘仿真結果和防災減災的工程進度」後,先後有議員關注內港規劃及碼頭搬遷問題。立法會主席高開賢期望政府行多一步,主動與碼頭航運業者協調搬遷問題,並收集更多堤圍數據,以便加高加固及美化堤圍,減少居民受水浸困擾,他形容若做得好,是政府的「政績、功德」。
投資保養不菲拍板必須審慎
議員羅彩燕、鄭安庭希望政府透過跨司,徹底改革內港,建旅遊堤岸打造成「內港威尼斯」,集觀光文化旅遊,解決水浸塞車,創造更多經濟效益。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回應時坦言,「八十年代已有睇法內港(碼頭)搬去九澳,幾十年後,口水乾都未搬掂」,他指有向內港碼頭宣傳,但「冇人聽」。
高開賢表示,擋潮閘建設涉及投資不菲、保養費亦不低,希望政府認真評估建設與否,相信社會亦有不少意見,政府可收集後再做最終決定。他又指出:政府已完成的涵箱渠等防洪工程,確實產生一些效果,近兩年沒有出現大水浸及造成大損失,但未知未來極端天氣會否再出現甚麼情況。
他並希望政府優先解決碼頭搬遷問題,更指嚴格來說,碼頭自回歸後就沒有業權,但因歷史因素而運作至今,應尊重歷史,但亦要解決好相關問題,期望政府行多一步主動與碼頭航運業者協調,協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倘未能解決搬遷問題,亦影響堤圍建設。
籲收集堤圍數據定防洪工程
就政府指沒有堤圍圖則及數據,高開賢認為可參考其他城市方法,收集更多堤圍數據,又或進行調查或仿真驗證收集數據,期望建設堤圍等防洪工程,能減少舊區商戶及居民受水浸影響,亦改善居民生活、交通環境及令一河兩岸更美觀。
另外,議員李良汪關注各項防災減災工程進度,其蓄洪池是否建設?羅立文直指,司打口及狗場都不建設蓄洪池。
議員崔世平問及,上游開閘下游閂閘如何處理?公共建設局局長林煒浩回應指,擋潮閘要與上游的閘聯動,上游有6個閘要協調,不是澳門單方面「閂閘」便可以,且閂閘的時間需要1.5小時,內港亦有淤泥,擋潮閘的維修保養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