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當前,國家提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麗藍圖;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與澳門的未來、居民的幸福緊密相連。第六任行政長官選舉在即,參選人岑浩輝早前拜會教育界選舉委員,並獲得全數29票支持。立法議員、培正中學校長高錦輝期望,要繼續加大對教育資源的投入,加聘人手、加大教師培訓力度,減輕教師壓力。同時要重點關注「少子化」問題,協調政策「組合拳」提振生育意欲,向外「引人才」打造國際人才高地。
高錦輝回顧說,現屆政府換屆之初就經歷3年疫情,幸教育資源沒有減少,且在回歸祖國後多屆政府共同努力不斷獲得進步。如PISA素養獲全球第二,為歷屆PISA測試所取得的最佳成績;澳大、科大在綜合排名上也顯著提升,顯示社會各界對教育的關注。與此同時,政府對學校的批資監管力度加強,確保公帑不被浪費;另外又整合優化公立學校,增加提供「一條龍」服務的學校數量,便利家長及有特殊教育需求學生的就讀需求;法律上則針對補習社、青少年飲酒方面都加以修訂,保障學童安全健康成長。
研非高校招收灣區學生
他指出:特區政府加大對學校的監管力度,使澳門的公帑得到最大監管善用,但亦無形中加大不同學校工作人員的工作量。期望下屆政府繼續加大教育資源投入,包括加聘人手,以幫助教師減輕與教學工作無直接關係的工作。提升教職人員培訓質素,在每年30小時的培訓課時中加入資訊科技、人工智能課程,培訓教師利用科技輔助簡化工作流程,減輕工作量。同時要善用土地儲備,建設青少年活動、親子活動場所,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加強親子教育。
今年上半年,新生嬰兒僅1700人,較去年同期減少200多人,「龍寶效應」未如期出現,且去年老年人口首次超過少年兒童人口,老齡化趨勢日益嚴峻。高錦輝提出,「少子化」不僅對教育發展帶來一定危機和挑戰,還將關係到社會老齡化比例,老齡化嚴重將增大社會負擔,不利於社會穩定和長足發展,「少子化」情況必須重視。要改善「少子化」狀況,除要辦好教育政策,還應推出「組合拳」,在房屋政策、打造宜居生活環境、良好社會氣氛等著力,以增加家庭生育信心。
他續建議,研究開放供灣區學生申請入讀澳門基礎教育學校的條件,但強調宥關學生不可享受特區政府提供的福利,且需保障澳門學生優先入學,有學額餘額才能招收外地學生,從而可以幫扶小規模及弱勢學校補充生源。同時考慮為澳門基礎教育畢業的外地學生開放報考4校聯考,升讀本澳及灣區高校,但亦要同樣保證不影響本澳學生的學額。
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香港、澳門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高錦輝指出:要研究配合人才引進制度,吸引高質量人士來澳發展。
在人才引進上,由於澳門體量較小,無法如香港在短期內引入近10萬人才,但澳門大學正計劃在橫琴合作區延伸辦學,將多聘請數百個教師及增加8000個學生,當中就不乏大批人才來澳,並培養大批內地及外籍畢業生。他又提到要利用好澳門中葡平台優勢培養人才。
他續指出:澳門共有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具備較強競爭力,應發揮國家實驗室作用,吸引高端人才留在澳門。留意到內地有不少城市在促進產學研落地上取得較好成果,建議利用好澳門國家實驗室資源,開展與全國不同地區的合作,助力更多研究落地成為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