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上周有8個新戶外核檢站投入運作,其中不乏設於休憩區內,某程度減少居民活動空間。北區社諮會副召集人高岸峰稱,部分戶外核檢站離民生設施較近,對居民生活造成影響,建議適當採用政府設施。另外,因應核檢站變化較多,建議對預約系統中的地點描述作出優化,方便市民預約。
臨時戶外站宜遠離民生設施
高岸峰表示,核檢站的設置一直在變,一開始設於學校、社團機構、政府設施等地方,現時各類核檢站回歸本身用途,在需要頻繁做核酸檢測的大環境下,則要增加其他核檢站,包括增設在休憩區的戶外核檢站,以及部分設於如公民教育資訊廊的政府設施內。澳門地方小,只能「見縫插針」在社區設置核檢站。但他認為,一些有條件的戶外核檢站,可以視場地環境作出調整,盡量與居民休憩空間取得平衡和作出區分。
他認為,選擇在空曠地方設戶外核檢站未必是理想狀態,他以南粵廣慈醫療中心核檢站為例,設於綠楊花園公共休憩區,核檢站旁邊就是兒童設施,距離營業的商舖和大廈咫尺之遙,若社會面出現零星個案,這些戶外核檢站就容易讓附近居民感到擔憂。若遇上打風下雨等天氣,更對前來做核檢的居民和站內工作人員造成不便。他認為戶外核檢站只是在短時間內需要大量站點所採取的臨時形式,若日後需要恆常核檢,他建議政府在相對穩定的時間,盡量利用相對固定、有條件的政府設施,如社區中心等作為核檢站,戶外核檢站的地點盡量遠離民生設施為優先,減少對居民的影響。
他表示,雖然徵用政府設施會影響這些設施的使用者,但難有兩全其美方案,公共休憩區每日經過和使用的人數較多,搬入政府設施總體的影響範圍相信較小。
至於戶外核檢站數量,高岸峰指收到意見均認為以目前的核檢頻率來計是足夠的。他稱,政府經過多輪核酸檢測後已掌握數據,如大約知道重點人群涉及人數、周邊站點數量、站點承載力等,唯一擔心的就是突然宣布出現新的重點區域,短時間內造成核檢站人流擠逼。但政府亦有相應機制,出現相關情況時可及時調派人手疏導,相信此類情況已有優化。
建職種登記供短訊精準通知
高岸峰續稱,政府委託的3間檢測機構都招聘部分核檢採樣員或核檢站工作人員,利用工作形式維繫讓核檢站工作人員隊伍更穩定,但大家難以預測未來做核檢的頻率、次數,亦需評估各站點的繁忙時間,避免站點出現人手不足或人手太多的情況。
另外,他亦指,目前不少核檢站選址都在變,但同時宣傳資訊不足,預約窗口所顯示的核檢站名字容易讓居民「不知所云」。他舉例:預約系統寫的「公民教育資訊廊」、「南粵廣慈醫療中心」,不少市民都不知道在哪裏。他建議優化預約系統,標明各核檢站地點,或者採用更廣為人知、更具地標性的名稱,減少居民混亂。他指,重點人群等資訊變化較快,市民難以掌握,建議及早展開不同的職業種類登記,一旦有變化即可通過短訊具針對性地通知,避免市民產生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