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青茂名優匯開業,惟開幕以來人流寥寥。北區社諮會副召集人高岸峰指出:鑑於青茂口岸服務人群的特點,名優匯宜引入更多澳門特色產品和品牌,提升競爭力。長遠而言,青茂口岸未來需更好規劃,尤其加強與關閘口岸的聯動和交通連接,進一步發揮青茂口岸對關閘的分流作用。
青茂口岸使用量雖與關閘相比相對較少,高岸峰認為,青茂口岸人流亦不算冷清,開通以來有效對關閘口岸起到分流作用。隨著訪澳旅客量逐步恢復至疫情前水平,而過去關閘「一關獨大」的情況已不復見,節假日出入境被「逼爆」,關閘周邊交通壓力「爆棚」的情況幾乎不再發生。而名優匯全新開幕,人流較少,主要在於宣傳未夠,不少旅客認知度不足,另外有不少商舖也還在布置當中,整體仍處於未完善狀態,對旅客的吸引力不夠。而受到整體經濟影響,近年來全澳商業活動相對「平靜」,相信隨著疫後復甦,旅客量持續上升,料名優匯的人流會有增長。
談及口岸經濟,他指出:口岸服務的人群十分特殊,關閘口岸商業氛圍濃厚,但人流暢旺的商戶主要集中於藥妝店、超市及個別食肆。而青茂口岸目前主要服務的人群更多集中於本地居民和外僱,但這部分人群在工作生活的社區及過關後消費更便利,在口岸附近消費並非首選,名優匯對他們而言吸引力有限。長遠而言,名優匯仍需要考慮結合更多元素,吸引旅客前往消費。
去差異化打造吃喝玩樂遊
高岸峰稱,澳門能夠購買到的東西,大部分在「一關之隔」的珠海就能以更便宜的價格購得。名優匯作為進入澳門「第一站」和離開澳門的「最後一站」,能吸引旅客的「底牌」就是提供具有澳門特色的產品,故此,未來在完善商舖設置上,應當考慮引入更多具澳門特色及具旅客吸引力的產品和品牌,避免和周邊同質化高的產品。同時引入更多打卡元素、地標牆、特色文創攤位等,提升名優匯的競爭力。
至於能否利用名優匯的地理優勢,促進本地中小企營商?高岸峰認為,名優匯更多是方便旅客,青茂口岸周邊也分布不少中小企,入駐的中小企依然需要「走差異化」,才有能力吸引消費,建議將名優匯定位為澳門特色產品示範區,針對旅客的吃喝玩樂遊等多種元素加以打造,才能更好利用名優匯幫助中小企。
他引述海關在社諮會的介紹時稱,珠海「一周一行」實施後,局方預料青茂口岸通關旅客會增多,「走水貨」的人群亦可預見將會增加。青茂將是局方嚴打「走水貨」的口岸,避免關閘「走水」問題延伸至青茂,從而加大通關和周邊交通壓力。但他預料,「一周一行」政策對青茂口岸影響有限,旅客更偏向選擇使用有「賭場巴」的關閘口岸通關。
規劃青茂聯動關閘促分流
高岸峰指出:居民和旅客普遍認為青茂口岸的交通配套能夠滿足需求,愈來愈多人熟悉使用青茂口岸,但青茂口岸明顯還未完全發揮功能,若未來旅客持續增多,當前的配套未必能順暢應付。他建議政府長遠考慮青茂口岸的規劃,包括輕軌東線連同關閘、青茂兩個口岸,並盡快規劃好位於青茂口岸澳門邊檢大樓及青洲坊大廈北側對出那片苗圃用作青茂口岸廣場的集散功能。目前,關閘和青茂兩個口岸的聯繫不算密切,兩關的互相聯動和交通連接配置、接駁集散交通工具有待加強,才能進一步發揮青茂口岸對關閘的分流作用。
利用好關閘口岸、青茂口岸及港珠澳大橋口岸,帶動北區經濟是疫後的熱門議題。高岸峰表示,疫後居民消費模式從線下轉向網購及外賣,貨物流動更便利,中小企普遍面臨轉型升級挑戰。而北區與3個口岸相連,北區居民的消費選擇無疑更多,若依然採用傳統營商模式,缺乏特色,必將不斷削弱競爭力。他期望政府推出更多措施幫助商戶吸客,包括進一步增強打卡點和活動效果等。另外,北區始終是民生區,在引客入區過程中,要平衡好當地居民的生活需要和區內經濟發展,但可鼓勵推廣特色店及citywalk(城市漫遊)路線,吸引旅客入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