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文化論壇傳承唐廷樞民族振興精神

368

  【本報訊】澳門科技大學、招商局集團、開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及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聯合舉辦「香山文化論壇2022──紀念唐廷樞誕辰190周年暨『香山商幫與洋務運動』學術年會」,昨日假科技大N座禮堂舉行開幕儀式,以紀念及研究以唐廷樞、鄭觀應為代表的香山精英,傳承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精神及功績。論壇以線上線下、同步直播的方式進行。

  中聯辦教育與青年工作部部長徐婷,澳門特區政府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局長龔志明,文化局局長代表、澳門博物館館長盧可茵,中國銀行澳門分行副行長蔡春彥,南光(集團)有限公司常務董事、副總經理宋曉冬,永利澳門有限公司副主席、執行董事、永利關愛基金會主席陳志玲,美高梅總裁、首席戰略及財務官馮小峰,珠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智饒,科大校監廖澤雲,副校監兼校長李行偉,副校長唐嘉樂、譚廣亨、姜志宏、龐川、鄺應華、蘇育洲,唐廷樞研究中心主任戴龍基以及科大社會和文化研究所所長林廣志等嘉賓出席開幕儀式;開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蘇科舜,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馬雲雙等領導以視頻方式出席論壇。

  深化香山澳門歷史文化研究

  李行偉致辭時表示,唐廷樞「實業救國、敢為人先、任事擔當、開放務實、至公無我」的精神,值得後輩學習、研究和傳承。而歷史上香山地域包括現在的中山、珠海、澳門及廣州等地區,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得風氣之先的香山文化以其開放、務實、進取的特質在嶺南文化中獨樹一幟。因此,開展相關研究可以深化唐廷樞、鄭觀應乃至香山、澳門歷史文化的研究。

  龔志明致辭時表示,教青局高度重視中國歷史文化和澳門本土歷史文化的研究與教學,積極支持高等院校加強澳門建設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近代香山精英容閎、唐廷樞、鄭觀應、孫中山等與澳門關係密切,是「西學東漸、東學西傳」的引領者,是愛國圖強、民族振興的踐行者。科大舉辦「香山文化論壇」,對整合文化資源、凝聚文化共識、建設「一基地」以及「人文灣區」具有積極意義。

  同場舉行「『唐廷樞盃』中英雙語演講大賽」啟動儀式,參賽詳細則稍後公布。

  今年是香山建縣870周年、唐廷樞誕辰190周年、鄭觀應誕辰180周年,主辦單位期望透過論壇持續推動高校研究澳門為重心的歷史文化,加強澳門建設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整合文化資源、凝聚文化共識。開幕式中播放《唐廷樞──招商局集團的開拓者》、《唐廷樞──開灤集團的開創者》及《唐廷樞──中車集團的奠基人》紀念短片,並由林廣志進行主題演講。

  中國近代工業開創者奠基人

  唐廷樞,1832年出生於廣東香山縣唐家村(今珠海市唐家灣鎮),是中國近代工業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中國鐵路機車、水泥工業、民族保險之父及河北「唐山之父」。1842年,10歲的他入讀澳門馬禮遜學堂,從此與西學、洋務結下不解之緣。

  其後,他赴港英政府擔任翻譯、上海海關總翻譯,並參與編著中國首部以英語命名的漢英詞典《英語集全》。1873年,唐廷樞被李鴻章委任為輪船招商局總辦。他通過收購外商,與洋行簽訂合同等一系列經營活動,使招商局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輪船運輸企業,推動民族航運業的發展。

  1886年,澳門青洲島上建成澳門第一間水泥廠,唐廷樞恰逢途徑澳門,聽聞水泥廠之事,大感興趣,專程前往考察。經過考察之後,他將情況報告給李鴻章,此舉動很大地促成中國內地第一間水泥廠的建成──唐山細綿土廠。唐廷樞是推動中國近代史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也是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