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肆蝕住撐3年有意退場

437

  【本報訊】受疫情影響,澳門食肆從6月23日起禁止堂食,今日進入「穩定期」終告恢復,不少食肆額手稱慶,直呼重見曙光!但亦有食肆指疫情3年來「一路蝕錢」,苦苦支撐多時,又被業主加租雪上加霜,因而有意退場。

  不裁員與員工同甘共苦

  澳門廣場Taste 13負責人郭頌思表示,2017年起租下澳門廣場美食廣場,2020年續期時,雖疫情已爆發,旅客大減,但業主續租後頭兩個月維持原租金作為疫情補助,之後續加租至最大調整系數。郭頌思指,開檔5年,大部分員工都從開業至今不離不棄,不少外勞亦願意在疫情爆發時留在澳門,與公司同甘共苦,因此近3年公司雖收入銳減,但沒有裁員。「相對靜止」期間,郭頌思盡量用假期補足,希望員工不至於放無薪假,甚至有員工急需用錢,還預支人工。惟租金和人工都不斷上升,她說,若明年續約時業主依然加租,「就真的很難做下去」,只能考慮結業。

  由於澳門廣場地處中區,周圍多寫字樓、銀行、賭場等商業區,住宅較少,光顧的食客約三分之二為周邊上班的本地客。她指,直至「相對靜止」前,平均每月營業額比2019年疫情爆發前銳減至45%,疫下導致的封關又失去了三分之一旅客,本輪停工停市更讓食肆失去本地客。雖然她嘗試用外賣幫補,但由員工送貨範圍有限,若加盟外賣平台又被「抽水」,外賣售格更一降再降,一個三菜一飯盒飯僅售30元,「做一個蝕一個」。雖然今日開放堂食,但郭頌思認為周邊商業區員工仍未「番足工」,還有很多勞工不能入境,還有文員保持在家工作,對「穩定期」營業期望不大。

  倘不敵租魔或提前結業

  郭頌思表示,雖然政府經援蓄勢待發,但補貼金額連1個月租金都不夠。因租金壓力巨大,因此一直與業主溝通,希望適當減半個月租金,助她捱過難關,無奈對方一步不讓。她指本地客光顧只能維持營業成本,賺錢主要依靠遊客,現在各類成本上升,又因賭廳退場,市民消費力下降,食肆收入一路下跌,經營壓力愈來愈大,卻還被業主加租。她說,疫情影響深遠,不僅遊客銳減,本地人失業嚴重,亦對她的經營有影響,「惟有一切回復正常,我們才能追回加租的腳步」。她說現在只能盡量捱到2023年租滿,若大環境一直沒有改善,不排除提前結業。

  另一邊廂,在北區開小炒店的陳先生可算較為幸運,他共開3間店舖,其中1間在疫情爆發後,業主主動減免他兩個月共2萬元租金,陳先生又和另外兩間店舖的業主商量,其中1位業主同意減免兩個月共4萬元租金。他認為,政府又為業主退稅,疫下生存困難,業主應將政府減稅款項讓利予租客。而剩下1間店舖業主聲稱需靠租金供其他物業,不願讓步。

  成本飛漲堂食就有希望

  陳先生指,雖然食肆位於居民區,食客相對較多,但面向街坊,售價難以提高。他從6月23日起暫停營業,直至7月6日疫情稍緩才做外賣,但因為外賣僅佔總營業額約二成,主要靠堂食,「停1個月的損失要用1年來追回」。他說,因為疫情爆發時將不少勞工留在澳門,擔心停業太久勞工心生煩悶,想返回內地,但考慮到若復市他們難以即時入境,甚或已經找到其他工作不來澳門,就連人手都沒有,只好改變營業方式,賣25元一個飯盒,讓員工有事可做,「賺的錢連租金都頂不了」。

  陳先生從2019年開第一家店舖,3年來漸漸將經營擴大至3間,但凍肉、海鮮、石油氣等成本不斷上升,「石油氣3年來每罐加價近100元,一晚要用約5罐,就增加開支幾百塊」,惟擔心加價會遇上政府推出消費卡令市民投訴,只好一直維持原價,基本上沒錢賺。他直言,現在做生意很辛苦,一方面成本飛漲,利潤愈來愈低,店舖又主要做宵夜,半夜三更舖頭有突發事件都要趕去處理。

  陳先生直言十分期待恢復堂食,「有堂食就有希望」,但他擔心因為有核檢要求,未必每個食客都願意為吃個宵夜去做核檢,若慢慢放寬,取消核檢要求,相信食客會慢慢增多。他又指,每輪推出消費卡來吃飯的人都增多,點菜也豪爽,「對我們來說派消費卡好過現金分享」,希望政府再加派消費額,刺激澳門內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