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冰冰:速公布普惠經援穩民生

351

  【本報訊】據統計局數據顯示,本澳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GDP)下跌39.3%,5至7月本地居民失業率上升至5.4%,就業不足率上升到13.4%,經濟大幅下行,失業率高升等問題凸顯嚴峻,「保就業 促經濟」是現時本澳最大的民生問題。民聯智庫理事長陳冰冰表示,疫情3年來累積對本澳經濟、民生產生的負面衝擊在今年尤其明顯,特別經歷「6 .18」疫情後,旅客大量減少,中小微企對市場前景信心不足,導致更多企業主選擇守業甚至結業減少損失,按市場情況預估結業潮和失業率還未見頂。

  陳冰冰指出:在失業總人數中,應屆畢業生比重上升至8.7%,同時亦接收到不少50至65歲左右的市民尋找求職協助。她表示。青年是社會的未來,倘遇上「畢業即失業」的困局,社會難以可持續發展,同時不少50多歲的中壯年仍是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柱,若失業時間長,將不利於社會的穩定發展。目前,特區政府推出多項「保就業」措施,其中包括帶津培訓、就業配對專場、內地企業見習計劃等,雖有一定的成效,但仍無法避免新一輪疫情衝擊下所引致的失業率攀升。

  內外循環雙管齊下促進經濟復甦

  她認為,促經濟復甦必須內、外循環雙管齊下,方能見效。對內,她建議政府盡快公布新一輪的百億抗疫經援措施,穩定民生,提升商戶對市場的信心,減少結業的打算,特別要提及的是此輪經援大方向須具有全民普惠性,以現金補助和消費券方式幫助市民面對收入銳減的生活壓力和促進市場消費。同時,適時檢視各大博企的外勞僱員數量,對於合適本地就業的職位應盡快縮減外勞人數,優先本地人就業。

  另外,繼續爭取國家支持,放寬訪澳簽證,讓更多旅客來澳。同時,協商有本地疫情發生時做到精準封區不封關,保障珠澳穩定互聯互通,降低疫情帶來的嚴重經濟停擺。政府應加快琴澳深合區建設,利用中央給予的產業定位,制訂有利的政策加快引進相關產業的企業和人才,落地吸引企業和人才的補貼和優惠政策,推動產業發展,帶動澳門開展新的經濟增長點。

  她同時鼓勵青年朋友多了解社會時事,關注各行各業的發展趨勢和機遇,善用大灣區的惠澳政策,走出澳門多了解不同城市產業規劃和發展方向,走出舒適圈,擴寬自身的職業規劃,切勿錯失灣區發展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