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據財政局資料所示,2024年本澳住宅錄得3057宗成交,與2023年相若,與2019年的7745宗成交相比仍有很大距離。澳門地產業總商會會長鍾小健指出:澳門全線「撤辣」成效甚微,樓市後勁乏力,成交量僅疫情前四成。展望2025年,希望特區政府盡快恢復投資移民、首次置業人士4厘利息補貼等政策,盤活澳門樓市整體經濟。
全線「撤辣」成效未如理想
去年4月,澳門樓市全線「撤辣」,釋放部分購買力,多個發展商把握時機去庫存,第二季成交量明顯反彈,據財政局資料顯示,第一季成交量538宗,第二季上升至1028宗,但後勁乏力,第三季成交量回落至749宗,第四季成交為742宗。2024全年成交為3057宗,與2023年未撤辣時的2913宗相近。
至於樓價方面,按2024年第四季的平均實用樓價為$77,681/平方米,而上年同期平均實用樓價為$87,355/平方米,一年時間回落超過一成,無論從成交量和樓價,均反映撤辣對提振樓市成交收效甚微,且未能抑制資產價格下跌趨勢。
鍾小健表示,目前樓市觀望氣氛濃厚,樓價屢破新低;街舖、寫字樓乏人問津,租售兩難。本澳現有逾23萬私人住宅單位,連同工廈、舖位及寫字樓,在疫情前粗略估算價值逾兩萬億元,這不僅是澳門回歸祖國25年來所創造的城市價值,更是廣大市民大半生的身家財富。而2019年至今,本澳樓價累跌達30%,意味著過去數年本澳資產價值蒸發6000億之鉅,平均而言,每位澳門市民蒸發近90萬資產,如此龐大的資產損失,對本澳投資及消費信心帶來嚴重衝擊,同時成為導致近期消費降級主因。
疫情前澳門銀行不良貸款比率僅有0.3%,截至2024年11月份,不良貸款比率急升至5.5%,已超過歐盟5%警戒線標準,令銀行融資更為審慎,從嚴處理資產貸款續約,企業往往貸款續約時因重估物業大幅貶值,遭追討本金差額,導致企業資金鏈幾近崩斷,直接影響運營。如在正常時期,企業還可透過出售資產的方式來填補資金缺口,惟現時本澳資產價格持續走弱,短期內難以市價套現,只能低於市價減價出售,進一步拖累資產價格下跌,形成惡性循環。上述惡性循環持續發酵衝擊金融體系,繼而洐生一系列民生及社會問題。
樓市是經濟的「寒暑表」,價格和成交量疲弱的樓市,將拖累經濟復甦的步伐;反之,一個成交活躍而價格穩定的房地產市場,則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最佳引擎。所以扶持樓市止跌回穩,是振興澳門經濟不可或缺重要一步。
恢復救市政策「止跌回穩」
鍾小健剖析道,2024年美聯儲局減息3次,累計減息1厘;港澳銀行業跟隨減息方向,累計減息0.625厘,但對本澳樓市的正面影響有限。由於港澳貨幣與美元掛鈎,導致澳門政府難以透過調控利率的方式去盤活經濟或樓市,惟有通過各種政策促進成交量、穩定樓價,才是提振樓市最有效方法。
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府提出促進樓市「止跌回穩」的政策方向,各部委先後推出多項寬鬆措施穩定樓市。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再次釋放穩定房地產市場的積極信號。從中央到地方,一籃子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措施密集出台,政策力度持續加強,可見穩定樓市、提振成交是從中央到地方的共識。
鍾小健認為,只有樓價恢復穩定,才可保住內需消費。內地對樓市的政策大方向值得澳門借鑑,期望特區政府打出一套「組合拳」推動樓市回穩。
鍾小健對推動本澳樓市「止跌回穩」提出以下3項建議:
一、降低樓宇貸款首期比例,首期調低至15%,降低市民上車成本,同時對換樓人士起積極推動作用。
二、重推首置4厘利息補貼及首期擔保惠民等政策,鼓勵年輕人首次置業。
三、恢復投資移民政策,引進外來資金,盤活整體經濟;吸引人才定居澳門,為產業適度多元發展提供充足人才儲備。
鄰埠香港時隔8年,於2024年3月重啟投資移民政策,上述「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簡稱「計劃」)短短10個月內共接獲逾750宗申請,預計為其帶來超過220億港元的經濟效益。香港特區政府指「計劃」仍未達理想,目前正不斷檢討完善。而香港相關「計劃」最低投資門檻為3000萬港元,其中最少2700萬港元須投資於「獲許金融資產」和「房地產」,另外300萬港元須投資於特定的「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投資組合」,以支持創新及科技行業和其他有助香港經濟長遠發展的重點行業。
港澳地區既有互動又有競爭
鍾小健直言,港澳地區兩者之間既有互動又有競爭,前者教育資源、營商環境與金融市場無疑更為成熟。
而香港普遍逾3厘的租賃回報率,較澳門1厘多尤具吸引力。故在設定澳門投資移民入場門檻時應考慮比香港低,審核比香港快,才能在人才及資源競爭方面突圍而出。建議最低投資門檻宜設在1500萬至2000萬元之間。
而「計劃」獲批申請人及其受養人通常可獲准留港2年,期滿後可申請延長3年逗留期限,其後可在每3年期屆滿時,再次申請延長3年逗留期限。一般在港連續居住不少於7年後,便可申請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
如申請人未能符合在港連續通常居住的規定,但連續符合「計劃」的財務規定不少於7年,可申請在港無條件限制逗留;如申請獲批,申請人可自由處置其投資的資產。
鍾小健認為投資移民需連續居住不少於7年後(每年至少居澳180天或以上),方可申請成為澳門永久性居民此項條件極為必要,投資者的資金流入固然短期內有助激活地區經濟,惟投資者長期居住本澳、對澳門消費和稅收持續作出貢獻,方能起到真正推動地區經濟長久發展的作用。
最後,鍾小健總結道,澳門回歸祖國25年來,具有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功,相信澳門未來在祖國的支持、特區政府的不懈努力下,本澳樓市將逐步止跌回穩,整體經濟盡快恢復平穩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