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將向每名的士司機發放1.2萬元燃油及能源補貼,若將合資格領取剛推出的百億經援任一項目,則只能獲扣除援助款項後的差額。的士司機互助會理事長郭良順表示,疫情下大部分的士司機經營情況不樂觀,原以為經援合共有2.2萬津貼,可以暫鬆一口氣,但原來空歡喜一場,實際幫助不大。
郭良順表示,政府早前曾表示將發放為期6個月的燃油及能源補貼,每月上限2000元,以及加上日前公布的百億援助計劃中,的士司機屬自由職業者可獲1萬元援助金,業界收到消息都感到高興。但現時因不可兼收,即只能領取差額補貼,最多只有1.2萬的援助,與業界期望有落差,感到失望,空歡喜一場,而且幫助確實不大。
修路油價貴充電成本高冇啖好食
他反映近月疫情下的士經營情況大多不樂觀,由於有的士司機在疫情期間因接載了紅碼人士後需醫觀隔離,因此,不少的士司機都選擇在疫情期間響應停工,港珠澳停車場停放逾千輛的士,其中不少人受疫情影響轉行做外賣配送員或提早退休。同時,《電力供應公共服務收費制度》生效後,電動的士營運成本每月至少增加數千元,加上要用一至兩個小時充電都是成本,業界大部分司機都不願意繼續揸電的。
另一方面,自暑假起各區大量道路工程施工,對業界有很大影響,郭良順指出:尤其沙欄仔直接封路多日,無論載客還是要到鏡湖醫院、白鴿巢一帶「搵客」,路程都因而倍增。他認為有部分道路工程無必要封鎖路段或者改道,當局應有條件優化,只封一部分施工繼續開放路段予駕駛者使用。
有駕駛油車的的士司機反映,現時旅客大大減少,關閘排隊時間比載客時間長很多,加上現時油價貴,每日開工10小時約要付130元油費,扣除成本每日跑足近10個小時,平均收入可能不足500元;而駕駛電動的士的司機就表示,自《電力供應公共服務收費制度》生效,每日充電支出成本增加近300至400元,而且還要計上時間成本,生計嚴重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