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部門演習爆發疫情應對流程

365

  【本報訊】政府昨早舉行社區治療中心(方艙醫院)第一次跨部門演習。是次演練主要涉及兩個專責工作小組,分別是醫療救治小組及人員運送小組,共9個政府部門及1個社服機構參與。重點測試社區治療中心內的運作流程,不同類型的運輸工具能否由社區快速且有效地將確診人士和密切接觸者運送到中心進行檢疫、診治、分流和收治隔離,整個演練合共出動25輛車輛及動員約300名工作人員參與。

  第一次跨部門演練昨早在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舉行,並由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中聯辦宣傳文化部部長萬速成、警務聯絡部部長王志剛,衛生局局長羅奕龍,社工局局長韓衛,衛生局副局長郭昌宇及鄭成業等到場觀察演練過程。

  讓公眾了解方艙運作對抗疫提意見

  歐陽瑜致辭時表示,特區政府為貫徹國家「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總策略,已制訂《應對大規模新冠肺炎疫情應急處置預案》,成立15個跨部門專責工作小組,一旦本澳出現大規模疫情時,各小組會按自身職能,迅速投入防疫工作,社區治療中心亦會啟動,對大量疑似感染者進行檢疫、分流和收治確診患者等,並強調透過演練,務求讓公眾對社區治療中心的運作有更深入認識,希望市民對各項抗疫工作提出意見,特區政府會持續聆聽,及早謀劃。

  是次演練於昨日早上9時45分開始,為讓公眾能夠深入認識社區治療中心的運作,仁伯爵綜合醫院醫務主任李偉成、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主任林松、治安警察局策劃行動廳廳長李志輝、消防局澳門行動廳代廳長張智宏、交通事務局交通管理廳代廳長何振濤、澳門紅十字會副總監宋文珠對演練過程作即時講解及回答提問,包括一般情況下市民的運送流程;於大規模疫情期間如何使用公共交通運輸工具例如大型公共巴士、的士等,由社區快速且有效將疑似感染者、不同類別的接觸者和有疑似症狀者運送到社區治療中心接受檢疫、分流和收治等。

  多種場境測試流程是否暢通人性化

  演練中亦重點模擬有受感染的嬰兒、小童、長者及行動不便人士被運送至中心接受治療的不同場境,詳細測試流程是否流暢及人性化;與此同時,紅十字會的救傷巴士亦首次投入演練,模擬運送確診的臥床長者或身體狀況較弱人士到社區治療中心接受治療。此外,演練也模擬有大批不同類別的接觸者和有疑似症狀者送至社區治療中心內的檢疫站(即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C館)作流調排查和病毒核酸及抗原檢測,如果檢測結果為陽性會即時安排在社區治療中心診治。  

  值得一提的是,社區治療中心接收確診人士的流程與仁伯爵綜合醫院急症部一樣,即先登記患者資料,根據其情況安排就診次序,先處理發燒或血壓不正常等人士;若患者經醫生判斷情況危急,會轉送醫院,不留在社區治療中心診治。而社區治療中心主要接收低醫療需要病人或無症狀感染者,內設有檢疫站、實驗室和住院部。

  300人員30市民參與熟練操作流程

  整個演練出動25輛車輛,動員約300名工作人員、約30名市民包括小童、行動不便人士、長者、9個政府部門及1個社服機構參與,演練過程順利,不同崗位的工作人員均能準確有序完成任務,各部門將會汲取是次寶貴經驗,聆聽各方的反饋意見,詳細檢討各環節流程,進一步完善社區治療中心的運作。未來特區政府將持續有序舉行各類演練,期望透過實際操作,確保本澳一旦爆發大規模疫情時,工作人員能迅速且熟練地啟動社區治療中心,第一時間投入防疫工作。上述演練過程亦會錄製成為培訓短片給工作人員日後參考學習使用。

  參與是次演練的政府部門和社會機構包括:警察總局、衛生局、社工局、治安警察局、消防局、交通事務局、體育局、旅遊局、市政署和澳門紅十字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