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孕婦誕嬰滯澳40日望關興嘆

389

  【本報訊】本輪疫情逐漸平穩,連續多日社區沒有新增陽性個案,居民生活逐漸恢復正常。但是還有一部分跨境人群,因為各種原因滯留澳門,難以返回珠海,其中包括在疫情期間誕下新生兒的澳門居民歐先生夫婦。從山頂醫院出院後,歐先生1人帶著虛弱的太太和新生嬰兒,40天裏輾轉住過3間酒店,經歷10次全民核檢,度過「相對靜止」12天,政府部門恢復辦公後,終於拿到新生兒的身份證,具備資格加入爭搶珠海隔離酒店大軍⋯⋯卻發現回家之路仍然難行,希望有關部門協助他們一家早日團聚!

  部門停止服務 嬰兒出生無證

  歐先生一家居住在珠海,平時夫妻倆和大女兒都是每日往返珠澳兩地。歐太太預產期原在7月上旬,6月17日,歐太太到山頂醫院做例行產檢,經評估,醫生建議立即住院準備剖腹產。翌日,澳門爆發疫情,歐先生決定讓70多歲老母親和不到10歲的女兒先回珠海,自己則留澳租住酒店以便照顧太太。

  歐太太6月24日成功剖腹產下寶寶,並在6月29日和嬰兒出院。彼時,澳門疫情蔓延至社區爆發,為能返回珠海,歐先生抓緊時間為寶寶辦理白卡、身份證等證明。豈料7月4日,公共部門只提供有限度服務,一切出具證明程序只能擱置。嬰兒沒有身份證亦無法辦理回鄉證,歐先生7月5日聯繫南光公司,加急為寶寶辦理一次性回鄉紙,無奈7月7日又宣布停業,至使1家3口沒有完備身份證明文件,無從申請珠海的隔離酒店,只有無奈繼續滯留澳門,與關口外一老一幼相隔。

  全力照顧長幼 經濟壓力沉重

  隨著澳門政府部門在「鞏固期」逐步恢復有限度辦工,直至昨日,歐先生才拿到之前辦理的一次性回鄉紙,而回鄉證依然杳無音信。

  歐先生表示,從出現確診病例至今,光租住酒店開銷便超過1萬元人民幣。因為疫下酒店有不少外勞或其他情況滯留澳門的住客,市場需求殷切,酒店價格應聲提升,為節省開支,他已經先後租住3家酒店,「每間酒店入住率都有七八成,除外僱,還有很多住客都是一家老少」。因歐太太為高齡產婦,又是剖腹產,身體比較虛弱,又有新生寶寶需要照顧,歐先生無法分身上班,1個多月來沒有收入,每日住酒店吃飯等都要花錢,歐先生漸漸感受到沉重經濟壓力,「現在每天開銷超過500元,但還不知道要住多久」。參考去年疫情,澳門曾與珠海封關近半年,歐先生十分擔心繼續封關下去,不單只要持續承擔高額生活開銷,同時太太未能得到很好的照顧。

  歐先生回憶和太太住酒店的1個多月,生活非常不方便。因太太術後需要忌口,酒店又不能做飯,他只能在外賣中找些比較清淡的菜色。本來選擇已經不多,「相對靜止」之後,繼續營業的餐廳數量竟減少,歐先生的選擇只剩下白飯和切雞,「日日冇啖好吃」。由於原本只是來澳做產檢,即日可返回珠海家中,沒有準備任何衣物,歐先生只能臨時為寶寶和太太購買一兩件衣服應急替換,甚至歐太太現在除了一套臨時買的餵奶服,就只有一件1個月前穿著去做產檢的衣服。

  同時,政府要求做全民核檢更讓歐先生大感驚慌。剛剛出院的歐太太行動不便,他亦不放心將寶寶獨自留在酒店,只好專門挑早上5點,核檢站人流相對較少的時間,推著歐太太和寶寶去做核檢。同時,又擔心寶寶抵抗力低,進出核檢站容易受到感染,只好用簡易雨衣當作防護衣,將嬰兒車罩住,減少與外界接觸,眼看寶寶在車內被悶得渾身濕透,卻又想不出其他辦法。

  談起在珠海的老幼兩人,歐太太忍不住哽咽。老人有慢性疾病,小孩又不到10歲,正是調皮的年紀。「雖然她們生活沒有困難,但是說不擔心一定是假的」。歐先生表示,作為晚輩,眼看夏日炎炎,老人要獨挑照顧孫女起居重責;另一方面,少不更事的女兒又因為長時間沒有見到父母,向老人家發脾氣,歐先生夫婦只能通過視頻安撫,更是看在眼裏,急在心裏。

  珠有特殊政策 澳門部門踢波

  歐先生指,前日拿到寶寶的一次性回鄉紙,才發現7月8日已經獲批,但回鄉紙有效期只得3個月,說明他們已經浪費了兩個多星期時間。雖然獲得「搶隔離酒店」的資格,可是,珠海隔離酒店要求收緊後,「一房難求」橫亙在他們面前,「網上要求填的資料都沒填完,就已顯示沒房了」。

  1個月以來,歐先生為返回珠海多番聯繫珠澳兩地相關部門,近日,通過與珠海防疫防控中心溝通,得知珠海有政策,只要澳門衛生中心出具相關證明他們為特殊人群,7月20日起可允許申請返回珠海並居家隔離。原本以為一家大小終於可以團聚,豈料夫婦二人遲遲沒有看到任何本澳可伸申請的渠道。

  歐先生嘗試主動聯繫衛生局,結果衛生局著歐先生聯繫疫情防控中心,防控中心又「踢波」至山頂醫院。山頂醫院了解情況後,又讓歐先生等電話通知。1天後,歐先生收到防控中心郵件,卻又要求自己將有關情況闡述和證明,通過郵件形式發送到衛生局郵箱。歐先生既憤怒又無奈,「衛生局個郵箱每天幾萬封郵件,何年何月才能看到我的那一封?」

  儘管認為衛生局能回覆郵件的希望十分渺茫,但歐先生依然決定一試,他說:「整件事沒消息、沒渠道,防控中心和衛生局還互相『踢波』,讓我們小市民非常無助。」疫情當前,歐太太和寶寶抵抗力不強,又是身體恢復的關鍵時期,歐先生非常希望盡快返回珠海居家隔離,「政府的防疫政策、防疫措施我們也猜不到,就希望有一些途徑讓我們弱勢群體度過難關,未來重新投入工作也更加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