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冀多措並舉紓居民生活壓力

165

  【本報訊】立法會昨日舉行全體大會,多位議員議程前發言關注物價通脹及加息影響民生,冀當局平抑物價推惠民措施支援居民。議員李靜儀表示,在社會廣泛關注下,特區政府雖表示會重視通脹問題,但亦一再指出本澳通脹不算高,有關說法與居民的感受存在差距。以今年4月為例,消費物價指數按年上升0.85%,但當中升幅較高的包括食物及非酒精飲品、石油氣、家居設備及服務、車輛燃料等民生必要開支,有關項目按年變動率升超過3%,對居民生活影響較大。此外,儘管樓價和租金有所下調,但對已購入單位自住的居民,無助減少日常生活開支。

  因此,她建議特區政府積極採取必要措施,加強監察職能和平抑物價,尤其確保油價、鮮活食品和生活必需品的物價穩定。政府除了做好促進就業的工作以改善居民收入狀況外,亦要適時出台惠民措施和稅費減免等支援居民。此外,因應加息周期持續,當局雖協調銀行業界將「還息不還本」措施延續至今年底,期望當局檢視有關計劃的實施效果、居民負擔等情況,參考鄰近地區實行的居所貸款利息扣除計劃等減稅措施,透過多措並舉,助居民紓緩供樓壓力和應對通脹衝擊。

  再推消費計劃刺激社區經濟

  議員羅彩燕認為特區政府須針對燃油價格上升問題採取更有力措施,例如參考內地或者其他國家,透過燃油補貼等方式防止燃油價格升溢效應流向市場。在善用公帑的同時,要加大對社會保障以及社會服務的支援,以及「對症下藥」,應對結構性失業問題、降低失業率、加大對失業人士支援和保障。社會更加需要特區政府延續德政,研究再次推出電子消費計劃,以刺激社區消費,保住未受惠於旅客紅利的民生區域。在穩住經濟復甦的同時兼顧社會平衡發展。

  議員林宇滔則稱,在全球各地放寬旅客入境,以及「澳車北上」政策,令不少居民選擇在節假日及周末離澳旅遊消費,讓以本地居民為客源的商舖及行業生意大跌,甚至較疫情期間更差,面對本澳居民市場的中小企目前的營商環境真是水深火熱。因應本澳內部經濟全面復甦需時,居民消費明顯外移的情況明顯,加上大批受疫情及博彩業調整影響的基層及失業人士的社會環境下,發放新一期消費券是符合整體社會利益的選擇。

  他促請政府再發放消費券,除了振興本澳內需,也能幫扶收入減少的基層。並強調發放消費卡確非恆常措施,因此為確保公帑的善用,建議當局加入在本澳居住時限等條件。長遠而言,政府應該把握最後機會,採取實質針對的措施,協助本地中小企面提升競爭力面對新的挑戰,也要真落實系統及針對性的協助結構性失業成功轉業及穩定就業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