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年本澳以至鄰近地區居民被誘騙至詐騙園區事件偶有發生。司法警察局局長薛仲明昨表示,2024年有5名本澳居民分別被高薪誘騙至台灣地區和柬埔寨,他呼籲社會大眾多關注身邊人,若遇高薪及不需任何技能或學歷赴外工作必須警惕。
薛仲明指出:去年5名被誘騙的本澳居民當中,其中1人透過招聘廣告以為去柬埔寨的賭場工作,但到埗後被騙至詐騙園區,遭到禁錮、沒收護照及強逼做電訊詐騙,該名居民之後逃出園區,輾轉在當地匿藏一段時間,隨後聯絡在港澳的朋友報案。薛仲明形容營救行動非常困難,難以確認藏匿點,幾經波折下,透過國家外交部、公安部大力協助成功將該名居民救出,安全回澳。其餘4人則被騙去台灣地區「帶款」,向被害人家屬收款,4人被當地警方拘捕,現時被拘留,其中1人年僅16歲。司警稱,當地可能正深入調查,局方暫未能掌握詳細資料。
另外,薛仲明在2025年迎春座談會上介紹說:司警堅持預防、挽回、打擊策略,綜合防治電訊網絡詐騙。去年司警局就電話詐騙立案354宗,按年減少13%,當中涉及學生109宗,被騙6810萬元,升幅逾半,絕大部分學生都品學兼優。他稱較擔憂有關情況,經分析,涉款金額升幅大是由於騙徒改變策略,他們認為在澳門讀書的外地學生普遍富裕,且對警方等部門信任度高,於是專門以「公檢法」詐騙這該批學生。
釣魚短訊詐騙689宗損失千四萬
去年互聯網詐騙立案906宗,按年增加4%,按年增幅相比上一個統計年度顯著下降38.8個百分點(2023年較2022年增幅為42.8%),相信是由於經過近年持續宣傳,公眾防備意識有所提高。但是,騙徒肆意設計釣魚短訊和釣魚網站盜取信用卡資料,尤其不斷利用最新話題迷惑公眾,防不勝防,相關案件在去年共有689宗,增長1.1倍,造成企業和民眾逾1400萬澳門元損失,是去年增量最大的網絡犯罪類型。
為持續增強公眾防騙意識,司警局加大力度推廣線上下反詐宣傳,全年舉行697場防騙宣傳活動,超過12萬人次參與,線上發布逾1600則防騙帖文;其中,司警局與教育部門合作推行的「校園防騙疫苗計劃」多方面鞏固學生群體的反詐意識。去年4月司警局推出反詐程式,普及度和使用率持續提升,去年總訪問量超過5萬次,公眾使用「詐騙搜尋器」進行風險評估超過2.3萬次,向司警局上報涉詐線索約1.4萬次,因應犯罪形勢變化,司警局正積極研究優化反詐程式功能,為公眾提供更多保障。
在與業界完善反詐協作方面,去年全年,司警局聯同銀行業界勸退止付597宗個案,涉款近1.1億澳門元。全年司警局向銀行業界主動通報680個懷疑詐騙帳戶。司警局與電訊業界合作屏蔽991個釣魚網站,通過早通報、速屏蔽防止公眾誤入釣魚網站造成損失。此外,司警局持續通過與20個不同業界建立的防騙宣傳通訊群組,以點帶面向各行各業人員發放最新提示,社會各界共同織嚴織密防騙網絡。
薛仲明指出:雖然跨境因素令反詐執法面對重重困難,但司警局仍不遺餘力深入追查每一個案,致力減低騙案的危害。去年,司警局共拘捕236名詐騙集團成員,按年增加近五成,迅速瓦解多個「猜猜我是誰」、祈福黨團夥,及時防止犯罪蔓延。司警局將繼續加強與內地、香港以至國際警方的情報交流和警務協作,使執法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雖然去年本澳電訊網絡騙案增長稍有緩和,但薛仲明提醒社會各界必須清醒認識相關犯罪形勢依然嚴峻、危害依然嚴重,盜刷信用卡、網購門票、刷單、訂貨等傳統騙案維持多發,不法分子更多利用AI智能等高科技手段作案、不斷翻新詐騙手法,以至近日備受關注的境外工作騙局,社會各界須時刻保持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