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像海濱休憩區累計60萬人次使用

551

  【本報訊】澳門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昨探討兒童遊樂設施及城市綠化。市政署管理委員會委員關施敏、園林綠化廳廳長趙慧明、自然護理處處長黃繼展、綠化處處長郭菲力等出席討論。有聽眾反映氹仔中心城區體育設施、圖書館、街市等有關民生建設不足,無法滿足區內居民的需求,期望政府利用好閒置土地滿足區內居民需要。

  林茂塘兒童遊樂場首設戶外沙地

  關施敏表示,當局今年對多個公園優化重整,並善用閒置土地增加休閒和康體設施,例如觀音像海濱休憩區、林茂塘臨時休憩區等,適合不同年齡的市民需要。在兒童遊樂設施方面,市政署引入親子共融的遊具,讓小朋友在玩樂中鍛鍊體能和協調性。她表示,即將開放的林茂塘臨時兒童遊樂場設有首個戶外沙池,予小朋友自由發揮創意。

  趙慧明表示,林茂塘的戶外沙池適合2至8歲的兒童遊玩,高難度攀爬則適合5至12歲兒童,而滑板場則適合更大年齡人士使用。她又稱,署方在新的兒童遊樂設施開放使用前會邀請用家試玩,收集意見。目前最受歡迎的是觀音像海濱休憩區,開放至今16個月,已有約60萬人次使用。

  她續指,市政署會定期檢查所有設施的安全性,如發現有問題,會即時圍封和處理,但有部分產品來自歐洲,更換的零件亦要從歐洲寄來,現時疫情制約運送時間,署方已加緊處理。她指出:目前最受歡迎的遊玩設施是觀音像海濱休憩區,開放首2天已被高強度使用,短短2日已有螺絲開始鬆脫,因此開放數天已作全面檢查和即時維護。趙慧明並呼籲,家長應選擇適合的遊具,鼓勵和引導小朋友正確使用,成年人應避免一同使用遊玩,否則對設施的安全系數構成影響。

  松山修復山林計劃明年首季完成

  有聽眾關注松山有大批樹木被移除,黃繼展回應稱,松山環境脆弱,近年受到外來入侵樹種藤蔓的影響,纏死了多株原生樹木,加上天災,署方2018年開始修復松山山林,涉及5.5公頃山林,包括清疏、移除藤蔓和枯死的樹木,因此有市民見到松山有大量樹木被挖走的情況。他稱,市政署已在松山擺放了解說牌供市民了解詳情,下一步會更換良好的土質及重新種植3100株鄉土樹種,預料明年第一季完成。在古樹保育方面,黃繼展稱,市政署每月、每季、每年均會巡查納入古樹名錄的616棵古樹,如發現健康狀況有異樣,會再用專門儀器檢查。他又呼籲,對於私人土地的古樹,業權人也有保育和養護的義務。

  另外,有聽眾鄧小姐致電反映稱,日前知悉當局有意於氹仔廣東大馬路的空地興建高層住宅,離島社諮委建議政府仿照望廈、石排灣社屋的規劃建設。對此,她質疑離島社諮委有否諮詢該區居民意見、了解該區實情再提出建議,而非迎合政府計劃有關提出此建議。她指出:氹仔中心城區已是全澳人口密度最高,而且學校眾多,有學校根本無操場、體育設施上體育課,要去租借運動場上課或在中央公園外圍跑步。此外,多所高等院校集中氹仔中心城區,圖書館難以滿足需求。區內亦無街市,很多長者都要跨區買餸,綜合以上問題,她期望政府能夠更好利用有關閒置土地完善區內居民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