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水空間建高架橋已過時

胡玉沛籲AB區建海隧 布局跨區親水步行長廊

132

  【本報訊】就社會關注新城A、B區行車天橋或將破壞科學館、文化中心一帶濱海景觀,政府跨部門日前發出新聞稿表示,就近日市民有關新城AB區通道的建設形式提出之關注,特區政府將收集有關意見、整理及綜合分析。城規師胡玉沛表示,新城AB區通道倘採高架天橋方式,必然破壞澳門半島兩個重要文化設施的景觀,從城規學角度,在親水空間建設架空天橋已是十分過時的建設,不論國內外都有把江邊或海濱附近高架天橋拆卸的案例,他希望政府沿用原有新城A區總體規劃公眾諮詢時的海底隧道方案。

  胡玉沛解釋說,文化中心是澳門重要的文化設施,亦是澳門回歸祖國的重要紀念建築標誌,由澳門葡籍建築師蘇東坡(BURNO SOARES)設計;其後,世界級建築大師貝聿銘為澳門設計科學館時,都有尊重文化中心的本地建築特色,同樣以幾何和簡約的線條,造就出兩個互相呼應的建築特色,而兩個建築物都有紀念澳門回歸祖國的意義。

  胡玉沛坦言,文化中心、科學館一帶的澳門半島南岸不屬舊城區,有更好的條件和空間,理應可以做出人車分路,還岸於民的更好規劃,倘政府一意孤行要採用高架行車天橋的方式,將嚴重破壞及中斷文化中心與科學館之間的景觀。

  廣州人民南路拆高架引橋活化片區

  他進一步指,從城規學角度,在親水空間建設架空天橋已是十分過時的建設,因架空天橋會造成噪音和立體污染。胡玉沛提出兩個案例:早於2001年,廣州將人民南路高架一段沿江路引橋拆卸,並活化成為歷史片區,而現在廣州仍有很多市民正討論隨著城市其他道路配套有所改善,廣州人民路高架是否仍需存在?另一案例是美國波士頓的海濱高架,亦於早年拆除變成地下行車,上方完全變成綠化和公共空間。

  預留第五通道空間配輕軌雙環雙軸

  胡玉沛說,兩個案例都非常值得澳門借鑑,若果政府繼續堅持,除破壞景觀,亦中斷行人從文化中心前往海濱的行人動線,不論景觀和功能上,以至對生活環境都構成很負面的影響。胡玉沛更指,「東區2」,即新城A區的詳細規劃提出「濱水歷史旅遊軸帶」的願景和發展目標,A區的所有大型基建都應該符合有關規劃定位。他指,政府必須引以為鑑,否則將成為日後其他新城區大型基建負面案例。

  他又希望政府下定決心沿用新城A區總體規劃公眾諮詢時的海底隧道方案,並建議劃出跨海、沿岸的親水海濱步行長廊,以便將來鼓勵綠色出行,讓行人可以在舒適及親水的環境步行往返新城A區及澳門南岸。胡玉沛同時建議藉是次新城AB通道採用海底隧道的方式,一拼考慮連接將來有可能建設的第五條跨海通道,預留戰略地下空間讓交通可以在地下行走,釋放海濱空間予市民和旅客使用;同時可研究把輕軌雙環雙軸概念納入地下空間的考慮範圍。對於有關部門曾表示,隧道工程的造價相比天橋方案昂貴得多,難度也較天橋複雜。胡玉沛直言,以現今工程技術,很多的制約都可以衝破,最重要是社會的支持,及政府對打造「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基建的決心。他又指,儘管建海底隧道於施工時無可避免會影響到現時觀音像的海濱公園,但有前瞻性和更美麗的濱海環境,相信市民都會接受和忍耐。

  胡玉沛亦希望政府透過是次事件汲取經驗,將來其他新城區的大型基建,以至對景觀、海濱有規劃敏感性的空間,要認真提前讓公眾參與及避免隱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