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何雋捷西安報道】由外交公署組織的「澳門葡英文媒體訪問團」昨結束在西安的訪問行程,並於下午搭乘飛機返回珠海。一連4日的參訪行程中,訪問團先後走訪雄安新區,了解其規劃及建設情況,及生態治理成果;又到訪「十三朝古都」西安,感受「十三朝古都」的深厚底蘊以及新時代「絲綢之路」的蓬勃生機與活力。交流團團長、《澳門郵報》社長夏禮賢總結行程時表示,透過訪問深切感受到中國的「古今結合」,在擁有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背景下,也展現現代化、創新化進程的決心。
在雄安新區,訪問團深入新區啟動區、中國電信智慧城市產業園、東西軸線雄安城際站建設現場,見證雄安新區建設發展的生機及活力,又走訪容東片區金湖公園及白洋澱燕南堤,體驗「藍綠交織 水城相融」的高質量生活圈。在西安,訪問團到訪西安中歐班列集結中心,領略「鋼鐵駝隊」的新風貌,又遊覽秦始皇帝陵、大唐芙蓉園、中國國家版本館西安分館(文濟閣)等,感受中華民族厚重的歷史文化。
深刻體會中國古今完善結合
夏禮賢認為,4日的走訪行程學習及收穫許多,感覺非常充實。通過走訪,深刻感受到中國這一古老的國家,正堅定地走在現代化、創新化的道路上,看到古代及未來結合的可能,「不僅僅是現在,還可以感受到未來的存在,相信世界上沒有多少國家能有這樣的幸運享受到古今完美結合」。
他稱,現就是一個古代和未來結合的城市,食物也非常美味,值得推薦所有澳門人都來走走看看。西安是一座很優美的城市,尤其在大唐不夜城,展現出一個燈火通明的娛樂街的活力,「這裏將吃飯、跳舞、聽音樂、漂亮的打卡裝置進行非常好的結合,值得澳門研究。」
「我一直十分渴望更多了解和體驗中國的經濟發展,這次的訪問提供了解中國歷史文明歷程及不同經濟發展階段的機會。」《澳門商業》雜誌社長馬天龍提到,在雄安新區,激發了自己對正在發生的事情的興趣,也激勵自己未來常到雄安看看,從而親眼見證這一長期項目的發展,也相信橫琴合作區與雄安新區在建設過程中,透過相互了解學習,推動兩地在新領域的深入交流與合作。
馬天龍分享西安行程時說,西安是「絲綢之路」的重要城市,澳門是大灣區核心城市之一,又與葡語系國家有著密切聯繫。澳門與西安在歷史、文化方面有很多共同之處,兩地都是旅遊熱點城市,相信兩地在文旅方面也有很多合作交流空間。
中國國家版本館西安分館是本次訪問團的最後一個行程,文濟閣是中央總館異地災備庫和西部地區版本資源集散中心,建築面積8.31萬平方米,規模宏達,莊重典雅,為漢唐皇家園林風格。西安國家版本館遵循以藏為主的總體思路,寶藏區文濟廳設立1800平米巨型書牆,上下4層,陳列精品圖書5萬多冊,置皇家藏書樓文淵閣、文瀾閣、文經閣四庫全書與其上,按經、史、子集、物列成列永樂大典200多冊,仿真捲軸8000多件儒釋道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著作1萬多冊,線裝中華再造善本、敦煌遺書、金石畫冊等書籍版本,以及歷代著名藏書樓、著名圖書館所藏方志、民國文獻等2.5萬冊,氣勢恢宏,渾然一體。中國國家版本館西安分館有典藏庫58個,保存入庫9個,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版本永久保藏。
中國國家版本館作為中華文化傳承的重要基地,其「一總三分」的總體布局體現對中華文明全面、系統的保護與展示。中央總館位於北京,西安、杭州、廣州分館則各司其職,共同承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種子庫,中華版本資源集散中心的使命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