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祖杰:東區2詳規具指標性作用

684

  【本報訊】《澳門城市總體規劃(2020至2040)》頒布兩年多,本澳首份分區詳細規劃—東區-2規劃分區詳細規劃周一出台。該區定位為「宜居新區、門戶商圈及濱海地標」,總面積達1.38平方公里,預計居住人口為9.6萬人。立法議員胡祖杰表示,東區-2詳規基本符合社會預期及發展需要,作為第一個分區詳細規劃具有指導性意義,市民可透過東區-2的規劃和實際發展,看到未來各區的發展方向,期望政府按部就班逐步落實。相信隨著各區詳細規劃陸續出台,城市總規的定位也會逐步清晰。

  土地用途清晰 預留設施用地

  胡祖杰表示,新城A區的定位是透過公共房屋解決居住問題,並期望打造成濱海地標,在詳細規劃中也有明確的體現。東區-2詳規頒布後,與社會之前的想法與期望區別不大。東區-2涉及76幅土地,土地用途細分為12項,居住用地、公共空間用地等都十分清晰,未來的興建次序以及預留土地的使用已經有明確方向。另一方面,早前社會提到在東區-2建設地標性建築,成為澳門新門戶,詳規中也預留2幅文化設施用地,留待未來討論。可見東區-2詳規貼合最初設想,也為後續各區的詳規制訂「開了好頭」。

  他指出:可以預見,東區-2將是未來對外交通連接較為方便的「樞紐」。旅遊業作為澳門重要經濟支柱,隨著第四條跨海大橋日前合龍,日後居民透過東區-2往返路氹會更便利。另外,東區-2是解決舊區人口密度高的方法之一,將逐步有舊區居民遷入,區內配置地下商業街等商業、公用設施用地,相關配套也會逐步形成。

  打通內外交通 促進經濟活動

  他表示,各區詳細規劃續根據澳門的總體經濟及人口分布的不斷發展加以制訂,包括要考慮配合及融入合作區與大灣區的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需要,土地性質有可能發生改變。所謂「路通財通」,留意到在道路規劃上已經能夠配合未來發展。除東區-2與路氹城有第四條跨海大橋及大潭山隧道,還有蓮花大橋與橫琴口岸相連接,未來更預留與廣州地鐵延長線,以及高鐵線路的連接,隨著交通愈加便利暢順,可以有效引領居民入住,同時促進經濟及商業活動。

  胡祖杰又提出,規劃已經出台,但效果不會立竿見影,需要逐步實現。在規劃的落實過程中,政府應當向居民交代各項步驟實施的時間表並盡量按照落實規劃,居民將有條件根據有關規劃考慮自己未來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另外,也需要考慮到一些實時變化,例如臨時道路的重新開放、新通道的建設、輕軌東線的興建等,都應盡量按照已經規劃好的步驟進行,「做到已經好足夠了」。

  東區-2詳規是本澳第一個詳細規劃,胡祖杰認為,該規劃出台後,對後續其他區份的詳細規劃都有指標方向。東區-2是一幅全新土地,而其餘區份可能涉及現有的設施或土地用途需要修改,例如黑沙環的工業樓宇可能轉變為商業或住宅樓宇等,詳細規劃出台後,發展有關土地只需按照發展條件圖進行,基本毋需再向工務局申請。現時東區-2的詳細規劃井井有條,各土地用途和交通規劃都十分清晰,其餘區份也可有清晰的規劃,但受到實際情況限制,可能需要較長一段時間才能實現,而東區-2的清晰規劃也讓市民看到未來規劃的方向,做到「心中有數」。未來,隨著各區詳規逐步出台,城市總規定位也將逐步顯現,歷史城區、住宅區、商業區規劃等也會更加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