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回顧亞馬喇前地早於2015年擴大規模整改,包括建造商業區、停車場和行車通道的地下層,但地庫一層商業區長期丟空,其後政府又將商業區改為電單車泊車區,惟停車場除使用率不高,管理及衛生問題亦為人詬病。有見及此,政府將「重整亞馬喇前地巴士站」列入2017年施政方針,並於2021年公布年內招標亞馬喇前地整治工程,把地下停車場的部分電單車泊位改建為巴士站,奈何當局近日又宣布擱置有關規劃,讓該地段經歷一波三折的「改造之路」,最終仍難逃「冷落」局面。
立法議員胡祖杰稱,南灣湖回收土地目前仍然閒置,建議利用作巴士和賭場巴臨時停靠站,以分流巴士車流量,減少乘客聚集。
他又指,理解局方因應水浸問題而擱置有關計劃,但因應目前全球經濟受影響,特區政府應加大公共投資,及時推出改建工程,從而扶助經濟內需,增加就業率。此外,南灣區一帶屬於填海區,新八佰伴和政府總部的停車場都是兩層地庫設計,與亞馬喇前地地下空間的水位深度基本一致,前者並未有太大水浸問題。他又指出:自年前「天鴿」、「山竹」兩個超級颱風吹襲本澳,導致大雨、海水倒灌問題,特區政府已就公共停車場的使用作出指引,直言不認為「水浸是一個問題」,除非預算不足,否則有關規劃「唔應該停」。
過往不少意見期望亞馬喇前地巴士站能遷移至地下空間,以改善居民的候車環境,胡祖杰認同有關規劃,但必須考慮通風問題,以往關閘地下巴士總站就曾因巴士廢氣、噪音,以及抽氣扇所發出的噪音對居民造成影響,他指出:根據政府對公共巴士的規定,需逐步全面改用電動車,認為倘要延續有關計劃,必須規定巴士盡快採用電動車,以減少空氣污染,及避免重蹈關閘總站通風問題覆轍。
做好輕軌為主巴士為輔公交預案
他續稱,預見未來幾年因應媽閣輕軌站落成,司打口、亞馬喇前地、港澳碼頭、關閘口岸、青茂口岸將形成環狀線,從規劃角度來說,當公共交通做得更完善時,公共停車場的需求也會減少,將騰出更多空間,因此在規劃時都要考慮預應方案。針對政府提出「輕軌為主,巴士為輔」的公交目標,逐步增加公共巴士站的設置,同時考慮有效利用周邊回收土地,以亞馬喇前地為例,周邊的南灣湖回收土地目前仍然閒置,亦未見政府對此有短期規劃,回顧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曾提到,「如果其他部門有需要利用閒置土地,運輸工務司一定會配合,不會因沒有土地詳細規劃就不能使用。」他期望市政署和交通事務局多互相配合,建議利用附近回收土地作巴士和賭場巴臨時停靠站,以分流巴士車流量,減少乘客聚集,同時撥出部分土地供居民休憩,因應未來輕軌各線路通車後,屆時可釋放巴士臨時使用的土地。
他又強調「規劃不是眼前的3、5年,而是短中長期」,香港上世紀七十、八十年代地下鐵通車時,社會均擔憂公共小巴存活的可能性,反映本澳未來的交通規劃,也應按照社會實際發展而靈活調動和增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