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青茂口岸6樓的「粵澳名優產品博覽中心」(名優匯)上月27日開業,目前有約30多家商戶進駐,涵蓋大型連鎖超市、地道美食、藥房、粵澳文創品牌及直播電商基地等。澳門北區工商聯會會長黃健中表示,名優匯開幕以來可見,亟需提高人流,促請實際管理方以多種形式加大宣傳,並幫助入駐商戶完善營商配套。他又建議打通關閘與青茂口岸之間的通道,並結合輕軌東線規劃和北區發展,利用原逸園狗場打造大型綜合性地標,更好發揮口岸優勢。
黃健中稱,工商聯參與名優匯的招商和考察工作,亦有部分會員商戶入駐,開幕以來,人流不足,門可羅雀,生意冷清。隨著「一周一行」、「一簽多行」惠澳政策實施,相信對青茂口岸的整體人流有一定帶動作用,名優匯也為商戶提供更多營商場所,看好名優匯平台優勢,但首要任務是將名優匯「帶旺」。
加強宣傳名優匯汲人流
他指出:留意到在青茂口岸地面層,鮮有關於名優匯的廣告宣傳,入口處標識也不夠顯眼,宣傳力度不大,難以引流過關人群上樓消費。現時入駐的商戶皆在澳門有一定品牌基礎,惟「萬事俱備,只欠『人流』」,建議實際管理方南粵發展有限公司加大在青茂口岸及周邊的廣告宣傳、派發傳單、網上宣傳等,增加名優匯知名度,以吸引更多人流。鑑於名優匯新開幕,亟需擴大知名度及人流帶動,建議研究開通在官也街、大三巴等熱門旅遊區直達青茂口岸的免費穿梭巴士,並在巴士上派發名優匯優惠券,幫助商戶起步。與此同時,亦有餐飲商戶反映,現時堂食牌照還未獲得審批,只能經營外賣,亦對營商產生影響,促有關牌照及早批核。
早前,治安警公布回歸日及聖誕期間,共有超過72萬旅客抵澳,但僅有2萬人次通過青茂口岸過關,青茂口岸使用率仍有提升空間。黃健中認為,要提高青茂口岸使用率,仍需進一步提升交通配套及宣傳力度。尤其現在使用青茂口岸通關的人群主要集中在本地居民及外僱,旅客依然習慣取道關閘及港珠澳大橋口岸。對旅客而言,交通便利是選取通關口岸的重要考慮因素,而青茂口岸沒有「賭場巴」,巴士通線路選擇也沒有關閘豐富,因此分流效果有限。
青茂和關閘相距不遠,黃健中認為應當從交通配套給予旅客更多選擇,才能加大青茂口岸分流效果。例如在熱門旅遊區設置分別前往關閘和青茂的巴士,及研究設置青茂口岸和關閘之間的穿梭巴士,當某一口岸人流過多時,可便利旅客前往另一口岸通關。另外,根據未來輕軌東線的規劃,通盤考慮兩個關口附近乃至連接北區的步行通道。如工商聯曾提出利用地下步行通道聯通青茂和關閘口岸,並在內設置地下商場、巴士站、停車場等配套,給予旅客多元選擇之餘,也能通過加入商業元素,支持澳門居民創業,奈何最終未被採用。
他亦指出:一個區域的發展離不開商業元素,例如香港沙田新城市廣場、珠海華發世紀城等,都是透過大型商場和通達的交通帶動周邊區域發展。於北區而言,期望政府研究打造原逸園狗場成為集結商業、體育等綜合元素的大型地標,結合筷子基活化,並透過人行天橋、地下通道以及輕軌等,全局布局北區發展,將北區社區活化與關閘口岸、青茂口岸聯動起來,更好發揮兩個口岸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