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鏡湖醫院昨舉辦「2024年粵港澳生殖內分泌學術研討會」,邀得粵港澳地區專家共同探討前沿理論和臨床實踐;鏡湖醫院副院長陳泰業表示,該院輔助生殖中心設立至今6年,為300對有需要的夫婦提供服務。他又指,本澳出生率呈逐年下降趨勢,目前少子化形勢嚴峻,希望政府出台政策支持生育及養育,對有困難的育齡家庭等提供適切幫助。
研討會昨午在鏡湖醫院霍英東博士專科醫療大樓頂樓演講廳舉行,衛生局局長代表、婦產科醫師協會會長方慧瑩,澳門婦產科學會理事長劉佩敏,澳門醫務界聯合總會理事長關秉權,鏡湖醫院慈善會副理事長吳在權、常務理事羅肖金,陳泰業等出席。
陳泰業致辭時表示,目前我國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現象顯現,澳門地區的出生率亦出現逐年下降趨勢,生殖健康與生育障礙問題愈來愈突出,這為生殖醫學領域帶來新的挑戰,懷得上、保得住、生得好成為生殖醫學領域研究的重要課題和努力方向。而生育年齡延後、生育功能下降等問題凸顯,女性生殖健康面臨嚴峻挑戰,這無疑對生殖醫學的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也需要生殖專科醫生更加關注女性健康及生殖領域的熱點問題,積極開展討論與交流,共同尋求解決之道。
他又指,輔助生殖技術的發展是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持之以恆的投入研究與實踐,不斷探索新的治療方法和技術手段,同時還需加強科普宣傳,提高市民對不孕不育問題的認識和重視,營造有利於不孕不育治療和輔助生殖技術推廣的社會環境。是次會議邀得粵港澳地區的權威專家蒞臨會議並授課,期望在更廣闊的平台上開展深入交流,共同探索不孕不育治療和輔助生殖技術的新篇章,激發新的思維火花,為實現本澳人口長期均衡發展貢獻力量,為更多家庭帶來生育的希望和幸福。
鏡湖6年為300對夫婦提供服務
羅肖金致辭時表示,自2018年鏡湖醫院開展輔助生殖服務以來,已走過9個寒暑。在這期間,鏡湖醫院秉持著不懈探索的精神,逐步推進輔助生殖技術的全面發展,並獲得廣大市民廣泛認可與支持。是次學術研討會邀得粵港澳地區生殖醫學領域的著名專家,共同探討生殖醫學的前沿理論和臨床實踐,期待通過交流,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在生殖遺傳與生殖醫學領域的新理論、新技術的交流傳播,引領本澳地區生殖醫學創新之路,為未來臨床實踐與技術研究開闢新方向,為輔助生殖技術發展注入新動力。
另外,陳泰業接受訪問時表示,鏡湖醫院輔助生殖中心設立至今6年,為300對有需要的夫婦提供服務,每年有190個輔助生殖周期,總體成功率48%,基本與國際持平。費用方面,在不同周期約7至9萬元。陳泰業又指,本澳接受輔助生殖的女性年齡偏大,醫院已為7名女性提供凍卵服務,主要為40多歲,獲卵率為98%,有關數據反映中心獲得的成績不錯,院方在技術、設備投入、人才培養等方面不斷緊貼現時生殖醫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