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由中國─葡語系國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心指導,澳門科技大學主辦的「材料科學與產學研合作」研討會,昨在澳科大N座101演講廳舉行。研討會亦為澳科大25周年校慶系列活動之一,逾200位嘉賓與會。澳科大期望未來各方持續深化合作,推動科研成果造福社會,並助力澳門成為國際科技創新高地。
研討會昨上午11時開幕,校長李行偉致辭時表示,憑藉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澳科大已成為澳門規模最大、學科最齊全的綜合性大學,並連續5年位列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前300名。澳科大秉承「意誠格物」的校訓,始終堅持「促進文化交流、培育智慧成長、推動經濟發展、推進社會進步」的使命,積極拓展多學科前沿研究領域。是次研討會是為推動電子與光電子等材料科學的跨學科研究而舉辦,旨在為澳門與世界的科研機構和企業搭建起合作橋樑。他強調,創新已成為澳科大的DNA,未來將繼續聚焦全球科技熱點,推動國際合作,為澳門的科技創新與經濟轉型作出更大貢獻。
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行政委員會委員鄭冠偉稱,活動恰逢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及澳科大建校25周年的雙重重要時刻,具有特殊意義。他指出:澳門在微電子、智慧城市物聯網等領域已經建立穩固的研究基礎,這些成就得益於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FDCT)持續提供資金支持及協助搭建科研平台。科研工作不僅僅是推動科學知識進步,更需要實現技術轉化,將創新成果應用於市場,創造經濟效益。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和廣深港創新科技走廊的快速發展,澳門作為雙向開放平台的重要角色更加凸顯。FDCT將繼續致力於支持高水平科研,推動國際合作,助力澳門在材料科學及其他領域的研究再創輝煌。
中國科學院院士、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系主任李述湯詳細介紹澳門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院的發展歷程及取得的成果。提到研究院作為澳門科技大學的重要科研平台,自成立以來始終致力於推動材料科學領域的前沿研究,並成為連接國際與澳門的重要橋樑,聚焦於電子材料、光電子材料、新能源材料及先進功能材料等方向,積極探索跨學科融合,為解決能源、環境和健康等全球性挑戰提供創新解決方案。研究院在多項國際科研合作中表現出色,不僅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學者加入合作,還成功承擔多個國家級及地區級科研項目。活動不僅是為學術界與產業界搭建的交流平台,更是一個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契機,期待通過研討會促進不同領域專家的思想碰撞,啟發更多創新靈感,進一步拓展合作機遇。
研討會包括經濟及科技發展局代副局長陳祖榮,中聯辦經濟部副處長張冠宇,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澳門)常設秘書處秘書長季先峥、副秘書長謝穎,葡萄牙代表Márcia Cordeiro Guerreiro,教青局素質保證處處長岑曉東,經科局科技產業促進處高級技術員曹敏彥,前葡萄牙科學、技術與高等教育部部長Elvira Fortunato,歐洲科學院院長、歐洲科學院院士、葡萄牙工程院院士Rodrigo Martins,東方葡萄牙語協會主席Patrícia Ribeiro;澳科大校監廖澤雲、協理副校長梁文慧,中國科學院院士、材料科學與工程系遲力峰,澳門轉化醫學中心主任何耀,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執行系主任唐建新,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助理院長李建慶,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廖良生,與近200名教職員及學生共同參與。
研討會由李述湯主持,分為3個主題報告及兩個專題分享。講者Elvira Fortunato、Rodrigo Martins、遲力峰、廖良生及何耀,分別圍繞「Sustainable Advanced Materials:The Case of Green Graphene」、「Emerging Technologies for a Sustainable Electronic industry」、「On-Surface Chemistry:Towards Precise Synthesis」、「Near-Infrared II Electroluminescence from Organic and Quantum Dot Materials」及「Long-Term Fluorescence Imaging Analysis and Targeted Detection of Eye Disease」等前沿議題進行分享,內容深入淺出啟發良多。
李述湯在閉幕總結時表示,研討會充分展示澳門在材料科學領域的創新實力,為國際產學研合作搭建重要平台,期望未來各方持續深化合作,推動科研成果造福社會,並助力澳門成為國際科技創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