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沛指方案具操作性 認同存量優化垂直都市

祐漢7樓規劃要顧通風公共空間

491

  【本報訊】都更公司日前透露,初步完成「祐漢7幢樓群」片區規劃,樓群區域由7個地塊組成,新規劃建議把現有各低層樓宇整合為高層樓宇,群樓間以行人天橋串聯。城規師胡玉沛指有關規劃具可操作性,相對容易起步,認為第一個都更項目能給予公眾信心。但他建議將來重建的7幢樓群塔樓要考慮採光、日照、通風,及更多利用群樓內的空間,盡量釋放更多室外公共空間予行人和商戶。他更強調將來都更每個階段均要與民共議,適時向社會公布最新資訊。

  胡玉沛表示,由舊區重整至都市更新談論超過10年,是次都更公司終於公布「祐漢7幢樓群」片區規劃,最重要是給予公眾信心。他並認同規劃可行、具可操作性,貼近澳門所面對的重整問題,相對容易起步,特別7個地段預計分階段拆遷,按先達成重建的次序,住戶先搬到暫住房,待1幢樓建成後遷回,再拆建另1幢,令都更公司有更大操作條件。

  他續說,對「祐漢7幢樓群」片區規劃提出的幾個重點表示認同,包括片區規劃方案採用「存量優化」為方向,證明政府重視並把生活品質放在首位,沒有藉重建住宅的機會大大增加人口數字和人口密度,是好事和正面。都更公司又提到新的規劃採用垂直都市的概念,他認同有關做法能將地面的公共空間騰出,釋放空間作更多綠化帶和康體設施,將來可預見能出現氹仔中央公園的規劃模式,區內居民和街坊街里起碼有公共空間可以享用,他形容有公共空間「可以見到陽光」。

  交通樞紐行人天橋上落設群樓內

  但胡玉沛表示,「祐漢7幢樓群」將來以塔樓方式興建,有幾點要注意:一、他舉例石排灣公共房屋的建造比較「趕工」,沒有刻意考慮塔樓座向問題,希望將來祐漢7地段重建後樓宇的塔樓要考慮採光、日照、社區微氣候的分析,再訂出塔樓的位置,具體是塔樓應錯位興建,避免出現屏風樓「一字排開」或同方向,盡量按澳門盛行風向和微氣候評估,建議可以鑽石形方式錯開設計,確保社區通風、住戶與住戶間的景觀距離。

  二、就有關規劃提出群樓間以行人天橋連串聯,胡玉沛指上落設施,包括樓梯和升降機一定要設在群樓內,改變現時澳門行人天橋的上落設施都佔用街道,令行人路變窄甚至遮擋店舖的情況;巴士站、交通樞紐等設施亦希望設在群樓層內處理,盡量釋放更多室外公共空間予市民和商戶。

  每個都更階段增透明度與民共議

  三、建築設計方面,外觀和物料多採用環保物料,多增加垂直綠化,把垂直綠化的概念注入政府及公共房屋。

  四、要與民共議,胡玉沛強調每個都更階段,由構思、現在的設計,到將來動工前,每當有新的研究結果或新進度,都要向特別是區內的住戶作通知和公布,與民共議,始終未來還要涉及搬遷、產權等問題。

  五、部分群樓層將來可能有社服機構進駐,要結合社區人口結構,去考慮社服機構規劃上究竟設長者服務機構、衛生中心抑或托兒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