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澳舊式樓宇林立,政府將祐漢7幢舊樓群列為都市更新重建試點,藉整合祐漢區分散的商舖,營造良好商業氛圍。澳門北區工商聯會會長黃健中對都更公司的工作表示支持及肯定,並認為本澳舊區樓宇殘舊老化問題嚴重,尤其疫情當下,衛生安全問題惹人擔憂,而祐漢舊樓日久失修,居住環境惡劣,樓宇大塊石屎剝落鋼筋外露,重建問題逼在眉睫,現時大多市民關注舖位回遷、方位選配及建築費用承擔等問題,建議政府制訂足夠誘因及動力的重建業權計劃,推進都市更新工作。
重建暫住回遷未必最吸引選項
黃健中表示,澳門不少區域都有老舊樓宇,都更工作一直備受居民關注,但都更問題涉及多個領域,如文遺保育、建築物高度、城市及區域規劃等多方面的考量和限制,需要平衡社會整體發展,同時兼顧各方持份者的利益,導致都更工作開展困難重重。近年在特區政府積極推動下,「祐漢7幢樓群」成為本澳首個以片區規劃的都更項目,開啟澳門都更發展新一頁,也發揮試點的重要作用,相信有助激活祐漢的經濟活力和改善社區面貌,居民亦表示歡迎相關方案。
他進一步稱,祐漢是亟待重建的舊區,惟相信該區重建將面對艱巨處理程序,例如:如何取得一致重建共識、回應業主有關舖位回遷、方位選配及建築費用承擔等問題。現屆政府力推「重建─暫住─回遷」模式,但在重建過程中,要重建業主先搬遷到暫住房,生活數年後,再回遷到原土地的新居。因當中遷移的暫住房位置、生活配套沒有詳細解說,對於追求穩定、安樂的居民而言,重建回遷模式未必是最吸引的選項;另外,亦有商戶關注遷移後,政府之後會給予甚麼舖位,因遷移導致停業,政府又有何完善配套吸引商戶參與?
重建計劃須具誘因利推動都更
黃健中指出:殘舊樓宇涉及衛生和安全隱患,是城市「計時炸彈」。他更以「7幢樓群」為例,部分單位業權錯綜複雜,甚至業權人自身也不清楚單位有業權問題,而業權人意願也是問題癥結,倘站在推動都市更新角度出發,不降低業權百分比,都更工作難以推行,且樓宇重建項目的時間不能拖沓太久,避免日後處理業權問題將更加複雜困難。他建議政府制訂「一條龍」前瞻重建計劃時,要減少居民疑慮。另外,還須考慮計劃是否具有一定誘因、動力和有針對性,才能推進整個都市更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