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籲訂外賣車手指引保權益

380

  【本報訊】早前發生涉及外賣車手的致命交通意外,引起社會對外賣行業安全的關注。昨在《澳門講場》上,有意見指為外賣行業長遠發展,不應鼓勵車手以自僱模式工作,希望當局推出更多指引,規範平台對車手的保障及福利,限制車手工時,避免過度工作。

  澳門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昨邀請交諮委李仲森、聚賢同心協會秘書長高岸峰,探討外賣車手行業發展。

  高岸峰表示,外賣車手分為受僱、自僱以及「炒散」等,形式多樣,一般受僱於公司都會給予一定培訓指引,但他認為仍有調整空間,若要針對特定行業制訂法律要有一定時間,建議當局推出官方指引,令僱員知道自己的權益。他又認為,外賣平台有激勵車手制度,例如準時派送會加人工等,或會導致車手「趕單」,容易衍生危險,希望大家應循加強保障人命安全及社會責任角度處理。

  倡開辦安全駕駛課認識法規

  李仲森表示,近期因經濟環境令不少人士投身外賣車手行業,部分車手對本澳交通狀況認知或有不足,他希望外賣平台與業界合作開設安全駕駛課程,讓新手配送員了解道路安全。

  節目上,有聽眾認為,外賣車手的交通工具應由平台提供,更多為車手安全思考。李仲森表示,不少車手為節省開支,包括車胎過於光滑、剎車系統有問題亦沒有維修,若果由外賣平台提供車輛,設立專責部門處理車輛保養,更能保障車手生命安全。

  高岸峰則希望平台優化派單系統,依派送路線交通情況計算配送時間,並在派送載具安裝定位裝置、行車記錄儀等,清晰倘發生交通意外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