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澳門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昨探討社會應如何配合大規模疫情應急預案。特奧會執行總監蕭宇康、中華教育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岑耀昌、街總社會服務辦公室總監林敏芝等出席。有聽眾表示,希望有關部門與社團加緊合作,盡快對特殊人士安排演習,做好預警教育。社工局致電回應指,當局會與民間機構合作商討制訂合適方案,為有需要人士提供暫宿服務。
林敏芝表示,預案非常清晰及細緻,她關注市民在實際上要如何配合,包括全澳管控時如何準備、有哪些求助方式等,她建議舉行如「水晶魚」的演練,讓市民更好地配合。蕭宇康認為,針對特殊群體,如幼童、殘疾人士等,都參與演練可能會有難度,他建議就各類殘疾人士制訂預案,直接與相關團體溝通。
岑耀昌指,教育界在疫情後,已配合政府指引做好疫情預案,相信教育界已有經驗,完全有能力做好疫下的教育工作。而有關當局建議居民學習使用快速抗原測試,岑耀昌認為,非高等教育師生共逾9萬人,若政府將快速測試包首先派給師生運用,透過在公民課上播放使用短片,學生再回家向家長傳達,相信能發揮較大作用。
多名聽眾反映擔憂特殊人士或照顧者染疫。有聽眾表示,希望政府會預早有一套專案程序給予各特殊領域,特別是一些「看不見的障礙」,例如自閉症患者家庭的協助,由於自閉症由幼兒至成年人的患者需要較多感觀上的注意,建議有關群體必需參與演習,並要做好預警教育。
蕭宇康認為,政府應該積極向有特殊需要的群體解說,並教育殘疾人士如何處理疫情下的各項安排。林敏芝表示,政府可透過掌握的大數據,如領取殘疾金人士的資料,劃出有關人士的居住範圍,與社團制訂針對殘疾人士的協作機制。
籲特殊人士家庭及早打疫苗
社工局社會互助廳廳長蔡兆源致電回應指,建議有特殊照顧需要人士的家長與親友協商,做好準備,有需要時由親友暫時照顧,因為針對有特殊狀況的人士,由熟悉的親友照顧較為合適。而若涉及的家庭沒有熟悉的親友,當局會與民間機構合作,例如與康復機構商討制訂合適方案,為有需要人士提供暫宿服務,並會優先選擇正使用的康復機構。他續指,若父母受到感染,子女都屬於密切接觸者,在防疫應對、人員管控等安排上有嚴格安排。因此,蔡兆源呼籲特殊人士的家庭盡快接種新冠疫苗,以免一旦有成員感染,令情況變得更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