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衛生局局長羅奕龍昨公布,本澳倘若出現大規模疫情,感染者超過100人,就會正式啟動新冠病毒感染社區治療中心,提供一站式檢疫分流、核酸檢測及輕症病人住院服務。中心將選址俗稱「澳門蛋」的東亞運動會體育館、運動員培訓及集訓中心,可容納1400名感染者。他又透露正草擬室外方艙醫院預案,初步規劃提供1000個病位。
草擬建方艙醫院提供千個病位
昨在政府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防疫記者會上,羅奕龍介紹本澳倘若出現大規模疫情的預案:當本澳感染者超過100人,就會正式啟動社區治療中心作為臨時隔離措施,社區治療中心可容納1400名感染者。當感染者超過1500人,便會啟動下一步預案,利用醫學觀察酒店隔離感染者,醫學觀察酒店初步規劃容納1000名感染者。他又指現正草擬室外方艙醫院預案,初步規劃提供1000個病位,未來會因應實際情況增加室外方艙醫院病床供應量。室外方艙醫院預預案每個單元規劃1000張床位。初步統計,新規劃的病床量,將較現有的266張隔離病床增加逾10倍。不同醫療需求的人士,會被配置到不同的隔離設施接受治療。
他表示,新冠病毒感染社區治療中心提供一站式檢疫分流、核檢及輕症病人住院服務,由檢疫站、實驗室及住院部組成。社區治療中心的醫療設備中,住院1區將等同臨時急診站,設有治療室、搶救室、觀察區,當中會有急救設備、氧氣監測、化驗設備和X光設備等,並設有轉診制度。
按運作逾21天算醫護配置約466人
羅奕龍又介紹說,風險人士需要特別交通工具前往社區治療中心,會有支援小組跟進安排。進入中心後有3個步驟,包括登記、核檢、流行病學調查,之後根據核檢結果,陰性安排到醫觀酒店,陽性安排到住院部。而社區治療中心內所有廢物均按「具傳染廢物」處理,由專責小組負責收集,使用專用的動線和電梯運載,運載廢物的推車、容器及電梯,每次使用後均需進行清潔消毒,最終會焚化處理。
他續表示,以社區治療中心需持續運作超過21天推算,包括實行閉環管理所需的醫生、護士和護士助理員的醫護人員約466人。他解釋指,社區治療中心醫護人力配置較一般醫院營運為少,原因是目前所見的個案中,很多感染者的症狀輕微,未必需要很強的醫療需求,故當局需通過臨床評估每個病人的嚴重程度及對醫療的需求,如對醫療需求大的病人,便會配置到高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和仁伯爵綜合醫院隔離病房。如病人對醫療需求低,甚至沒有症狀,而是主要需要在隔離設施度過疾病期,便會安排到社區治療中心,中心必然會配備適當的醫療資源,有一定的醫療人員,但配置的比例不會太高。當局亦會與本澳幾間醫院和醫療業界溝通,若出現疫情,有一些崗位需要私人業界參與。
被問及社區治療中心投入使用時間?羅奕龍表示,倘疫情需要啟用,需要2、3天清場,7天內搭建,即10天內搭建完成投入使用。
至於方艙醫院選址及建設時間?他指出:方艙醫院有兩種模式,一是在現有大型體育館室內設立社區治療中心,即「澳門蛋」、運動員培訓及集訓中心;二是室外的方艙醫院,正與工程公司研究,預計採用約1萬平方米的戶外空地,提供1000個床位,但具體方案仍未成熟,未能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