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困擾88%受訪者憂飯碗生活

382

  【本報訊】為了解本澳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就業情況,群力智庫在2020年7月份發布的「本澳居民就業前景與信心指數問卷調查報告」的基礎上展開追蹤調查,發現超過88%受訪者對目前工作或生活感到憂慮,超過78%失業者表示沒有信心在半年內找到工作。

  調查報告發布會由立法議員、群力智庫副理事長顏奕恆,街總副會長、社區經濟事務委員會主任李卓君,街總副理事長、社會事務委員會主任張淑玲公布結果。是次研究採取街頭抽樣問卷調查方式,對象是本地18 歲以上居民。研究團隊於今年3月19日在澳門區採用街頭抽樣方式收集數據,調查總共發出968份問卷,經核實後共計收回有效問卷959份,有效率99.07%。

  32%放無薪假半薪假開工不足

  調查結果顯示,超過88%受訪者對目前的工作或生活感到一般憂慮和十分憂慮;超過51%受訪者對本澳未來1年的就業前景持觀望態度,亦有超過25%受訪表持悲觀態度;而在表示失業的受訪者中,超過78%表示沒有信心在半年內找到工作;反映本澳居民無論對自身未來的就業前景抑或社會前景,均普遍存在憂慮,僅從事教育、公共行政、社會服務等的受訪者較多表示沒有憂慮。另外,超過32%受訪者表示疫情期間被逼放無薪假或半薪假,或開工不足;即使工作暫時仍然穩定,亦有超過40%受訪者擔心會遭解僱、減薪或擔心職位被外僱取代。

  政府兩年前推出「帶津培訓」計劃,超過42%受訪者表示「唔知道有呢個計劃」,相關數據較上次調查時更高,反映居民對相關帶津培訓的認識依然不足。對於本澳居民對前往大灣區、深合區的就業前景僅只有約19%受訪者表示若疫情消退且有合適工作機會,會願意到大灣區發展;其餘受訪者則因為「本澳的工作環境及前景更佳」、「家庭因素」、「對大灣區資訊不了解」、「疫情出入境限制」、「交通配套不足」等原因,而未有計劃選擇前往大灣區 深合區發展。

  籲再推經濟援助優化就業培訓

  群力智庫建議政府盡快推出新一輪經濟援助措施,加碼推出電子消費計劃,優化就業配對培訓,完善外僱退場機制;同時,因應情況調整「四級聯防機制」,加強與社團合作,推出到位的心理支援服務,為居民提供適切的疫下支援。此外,又建議推出職業補貼計劃,盡量降低粵澳之間薪金水平落差;完善大灣區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各項配套,助澳人融入國家發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