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澳疫情爆發至今,澳門各行各業大受打擊,損失慘重,加上賭廳結業事件,令到澳疲弱經濟雪上加霜。澳門美容業商會會長程麗顏表示,美容業作為其中一個被政府停業4次的行業,亦理解及聽從政府的措施,但美容行業在眾多停業的行業中是數量最多的,受影響的人數也較多;過去被停業3次,政府沒有補助過業界,只是放寬抗疫貸款的條件,且在3年之內償還,當時業界也沒想過受疫情持續影響,故大部分業界都申請有關抗疫貸款支撐,現時可謂苦不堪言。
在疫情期間,大部分業主沒有減租,還要面對支付部分的人工,經過多次停業,在時下低迷的經濟環境,市民消費疲弱,經營非常困難,美容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為此,程麗顏提出以下4點問題:
一、面對早前的抗疫貸款,每月供銀行的數目大,有些同業每月營業額都未能達到還銀行的供款,只能用積蓄支撐,不知能撐到何時?
二、經濟持續疲弱,仍有舖租、人工等龐大支出。
三、基於社會責任,因為美容行業,大多數以本地熟客為主,同業以「療程」方式服務客人,要維護客戶利益,店舖不能隨便結業,惟有苦撐下去,但不是每個商戶都撐得起。
面對經營及人資壓力
四、近年疫情反覆,不少外勞停工停業,也因經常要做核檢,身心疲倦,外勞趨向大陸發展的心態漸現。再者,內地發展比澳門優勢好是事實,澳門因牌照受限制很多項目不能做,更令外勞覺得內地更佔優勢,就如今次疫情拖得太耐,業內有些員工已經離職返回內地工作,行業將要面對經營壓力的同時,又要面對人力資源短缺,懇請政府正視。
為了保護消費者利益,保住企業的生與存,保住員工的就業,程麗顏懇請政府在今次抗疫補貼預算中,希望能夠為多次被停業的行業,作出一些補貼,可參考香港的補貼方式,讓行業可繼續堅持下去,與澳門共度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