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用好中葡平台吸引投資人才

343

  【本報訊】「中國與葡語國家智庫論壇」邀請9個葡語國家和中國內地、澳門特區共19家智庫的專家學者,以線上線下形式探討中葡國家合作開創新局面和中葡國家的合作中的澳門作用。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澳門)常設秘書處副秘書長、聖多美及普林西比島前外長贊東表示,在中國中央政府支持下,澳門不斷夯實平台作用,落實「3個中心」定位。他認為澳門應立足長遠,進一步加強中葡平台功能,將平台作為經濟多元化的重要支柱,通過擴大對外開放融通,吸引更多葡語國家投資與人才,拓展澳門未來發展路徑。

  深挖對話管道 抓住灣區契機

  巴西學者發言表示,東西方文明對巴西均有深厚影響,但國家應選擇適合自身的發展道路。中國是巴西最大貿易夥伴,巴西是中國在葡語國家中最大貿易夥伴。儘管受到疫情影響,2021年兩國貿易額超過1600億美元,增長36.2%,創歷史最高水準。澳門是中巴交流的橋樑,激發巴西人的「社會學想像力」。論壇是中國和葡語國家間加強經貿和文化關係的重要管道,也是人民之間思想和情感交流的平台。中國與葡語國家可以深挖這一對話管道潛力,開展「一帶一路」等戰略對接,構建更加緊密的中國與葡語國家關係。

  葡萄牙學者認為,澳門與葡萄牙和葡語國家開展經貿往來歷史悠久。如今中國的自貿區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使中國與葡語國家發展戰略實現對接,競爭優勢實現互補。澳門是中國與葡語國家對話合作重要管道,粵港澳大灣區是世界上最具創新性的地區。澳門和葡語國家要抓住大灣區建設契機,加強前沿科技研發、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培訓、基礎設施投資等領域合作。

  安哥拉、莫三比克等非洲葡語國家學者認為,非洲希望建立更公平、更安全、更平衡的國際新秩序,期待中國為此發揮領導力。非洲高度評價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安全倡議,中國在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中重申對非洲合作承諾,為非洲提供最佳共贏選項。「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期待中方在文化、教育、科學、技術等領域為非洲國家提供更多支持和幫助。

  建國際新秩序 更多支援非洲

  東帝汶學者表示,東帝汶將「一帶一路」倡議視為「信任的道路」、推動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發展的道路」、為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環境並減少碳排放的「綠色道路」。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王強,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研究院中葡經貿合作研究中心主任許英明,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張敏,上海外國語大學西方語系葡萄牙語教研室主任徐亦行,澳門理工大學國際葡萄牙語培訓中心主任、前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學副校長高若今,澳門歐洲研究學會主席麥健智,澳門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魏丹分別圍繞「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引領中國與葡語國家合作開創新局面」、「中國與葡語國家合作中的澳門作用」兩個議題發言。

  澳門理工大學校長嚴肇基作研討小結。

  論壇交流深入、氣氛熱烈、反響積極。在場各界人士一致認為,習近平主席立足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潮流,統籌動盪與變革的時代特徵,提出兩大倡議,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發展合作擘畫宏偉藍圖。本次論壇立意深遠、覆蓋全面、議題精準,為凝聚中國與葡語國家合作共識、拓展思想文化交流互鑑、充分發揮澳門平台作用,提供了難得機遇和交流平台。

  希望以此次論壇為契機,充分利用各方智庫資源,加強智庫交流機制建設,深化二軌互學互鑑,開拓新時代中國與葡語國家合作新領域、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