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以「一會展三地」辦展新模式舉行的「2023粵港澳大灣區服務貿易大會」在澳門的分會場「粵港澳大灣區會展旅遊經濟分論壇」昨日展開。近200位粵港澳會展行業菁英、專家、學者參與,圍繞「重新鏈接,多元會旅」主題,展開3場主題演講和2場圓桌對話。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主席余雨生表示,配合澳門特區首份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文本,預計明年在澳門舉辦的會展活動約1500項,較今年增長約五成。他強調澳門貿促局明年將繼續深化落實「以展招商」部署,力爭更多「1+4產業」項目落戶澳門,為各方創造更多合作和商機,提升會展績效。
分論壇昨早在銀河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廣東省商務廳廳長張勁松、珠海市市長黃志豪、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趙紅,及余雨生等出席。
灣區服貿大會展示總體情況
張勁松致辭時指出:「粵港澳大灣區服務貿易大會」是近年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服務貿易發展的重要成果之一。本屆服貿會重點展示廣東省服務貿易發展的總體情況、大灣區「9+2」各個城市的發展特色以及重大平台的建設成果。同時,大會還採用「一會三地」的模式,為大灣區行業搭建交流平台。
趙紅表示,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指引下,加上粵港澳3地旅遊資源豐富,產業互補及聯動性強,近年來粵港澳3地不斷完善文旅協作機制、打造「一程多站」旅遊精品線路、開展海外聯合推廣、舉辦品牌旅遊展會等,逐步搭建起務實高效的文旅合作體系,取得豐碩的成果。
黃志豪致辭時提到,2019年珠海市推出「港珠澳大橋會展旅遊帶」,以港珠澳大橋為紐帶,探索推進港珠澳3地會展聯辦、資源共享,加快與國際高端要素接軌;相信『會』和『旅』之間的深度融合,能為遊客和與會者提供更便捷、更個性化的體驗,使之成為促進大灣區發展的強大動力。
「一會三地」模式體現優勢互補
余雨生表示,承接去年粵港澳大灣區服務貿易大會以「一會兩地」形式在珠澳兩地舉行並取得良好的效果,今年大會再進一步以「一會三地」模式,除了珠海主會場,還分別在香港和澳門舉辦金融及會展旅遊主題的分論壇,體現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的互補優勢。
余雨生又指,澳門特區政府早前發布了首份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文本,提出未來5年的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重點項目,積極落實推動包括綜合旅遊休閒、大健康、現代金融、高新技術,以及會展商貿和文化體育的「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當中,會展業方面,預計明年在澳門舉辦的會展活動約1500項,較今年增長約五成,相信可為各位創造更多機遇。此外,會展類型由以往以商貿為主,隨著近年有更多不同新業態出現,也有更多不同行業展會落戶澳門,例如近期舉行的體育、演藝等主題展會。相信未來會有愈來愈多體藝文化等不同類型新業態展會在澳門舉辦,希望可創造更多不同機遇。
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姜淮、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WTO)專家賈雲峰、澳大利亞旅游局東半球市場及國際航司業務執行總經理何安哲等分別圍繞「會展生態重構與發展趨勢」、「大灣區會展+文旅突破發展的『421』行動」、「如何打造王牌MICE之城」展開主題演講。行業知名學者、專家、業內菁英就「會展城市談」、「共建大灣區文商旅協同效應」進行圓桌對話,激發行業開拓辦展新思路。
為加強推廣澳門作為會議展覽的理想目的地,會後貿促局組織與會內地專業客商實地體驗多項澳門會展軟硬件配套設施,包括澳門近期投入使用的會展設施場地及文娛項目,讓客商對本澳豐富的會展資源留下印象,藉此帶動更多優質會展活動落戶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