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議員口頭質詢政府,本澳高校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取得哪些突破或成績?澳門大學副校長徐建回應時指出:2016年成立創新創業中心協助有志創業的師生,特別是老師利用科研成果產業化,澳大私人基金亦提供部分支持,她形容過程相當不易及有風險,至今孵化了一些公司,其中 1、2間有希望接近成為獨角獸企業。
創新成果投入市場產業鏈始有收益
議員李振宇表示,行政長官多次強調,推動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努力使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促進澳門產業多元發展,是澳門高校應有的承擔。他口頭質詢政府,施政報告指將建設產學研示範基地和大學產業園,相關工作進展如何?本澳高校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取得哪些突破或成績?在產學研合作發展過程中,目前仍存在哪些制約因素?未來政府在推動產學研發展方面有哪些系統性支持措施,藉以有效配合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回應表示,無論教育、研究或孵化階段,相信最後都不會賺錢,而是投入市場成為產業鏈後才會有收益,政府會再投放經費予高校開展研究,不斷循環。內地中藥企業落戶澳門方面,歐陽瑜稱,目前有1間藥廠通過 GMP(良好製造規範)認證,亦有藥廠決定在澳生產,部分會在路環聯生工業邨設廠,澳大亦會參與協助中藥檢測等。
另外,議員謝誓宏亦質詢政府,現時澳門失業率達到4.5%,特區政府將採取哪些具體措施,通過「人才發展委員會」創造就業機會、提供培訓、職位配對及就業分派給澳門人才?特區政府會否將「人才發展委員會」納入同樣具有人才招聘職責的勞工事務局就業廳,方便年輕人才在單一的就業交流中心註冊及登記?
主動邀請本澳優秀學生作資料登記
歐陽瑜回應表示,為發揮系統更大功能,提升其與用戶的聯動作用,吸引更多優秀人才登記,人才發展委員會將對「人才資料登記系統」進行整改。一方面,將與教青局協作,有策略地主動邀請世界各地高等學府升學的本澳優秀學生進行資料登記,初步計劃對象主要為獲得教育基金獎學金、特別及特殊助學金,或者就讀世界大學排名、學科排名前列的優秀學生。另一方面,將加強系統的資料分類及用戶更新資訊機制,亦計劃在資料庫內增加「二五規劃」產業相關範疇行業的分類。
至於「教研及行政人員回澳短期工作獎勵計劃」,人才發展委員會一直主動聯繫及推動在世界各地發展的澳門專業人才回流。然而,缺乏對口的產業發展平台、家庭等因素均影響人才回流的意願。未來,人才發展委員會將持續豐富「澳人回流資訊平台」網站的資訊,讓在外人才對澳門發展新產業等有更充分了解。另外,還將與公私營機構合作,為包括在外地學習或工作的資料庫登記者提供有助生涯規劃、回流、實習、專業職業配對、大灣區政策及市場動態等資訊,積極與在外人才建立聯繫,鼓勵他們日後回澳,又或者到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大灣區發展。
歐陽瑜最後補充指,人才發展委員會的定位與勞工局相關部門的職業配對職能不同,人才發展委員會的《人才需求清單》和《緊缺人才目錄》,主要功能是讓學生及各行業人士掌握緊缺崗位所需的學歷、經驗及技能,並按未來社會發展的人才需求作好生涯規劃,積極裝備自己,開創向上、向橫流動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