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疫情反覆對本澳社會帶來不確定性,經濟復甦緩慢,就業市場持續受到影響。根據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去年12月至今年2月,本澳居民失業率為4.3%,較上一期上升0.1個百分點,創2009年第四季以來新高。
立法議員李良汪指出:為紓解民困,特區政府雖於今年4月1日開始提前發放本年度現金分享,並計劃短期內再推出電子消費計劃。然而,對於受疫情影響致失業、長期開工不足或一直無法順利進入就業市場的民眾而言,除了即時的經濟援助,更期盼的是政府在就業政策上的支援。尤其在青年就業方面,由於本澳產業結構單一,加上受疫情影響,市場新增職位有限,即使具有工作經驗與高學歷的失業人士,就業情況亦不容樂觀,更遑論剛畢業及缺乏工作經驗的青年人,就業壓力更加沉重。
他引述統計局資料,截至本年3月28日,本澳16至34歲居民的失業人數達4900人,佔總失業人數43.7%,25至34歲組別失業人數更升至3200人,是自1992年有此類數據記錄以來最高水平,情況亟待關注。並指出:在現時仍難以預計疫情何時完結的情況下,除適時推出必要的經濟援助措施,更應支援失業人士解決就業困難,才能真正協助民眾度過難關。
會否延長貸學金還款年期
為此,李良汪向行政當局提出質詢,當局會否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向參與企業按其聘用的每名畢業生發放津貼,以實質性措施鼓勵青年到大灣區發展;同時,會否透過與本澳高等院校合作,開辦具國際或國家專業認證的帶津培訓課程讓本澳青年就讀,提升自身競爭力。另外,會否進一步建立與該等大型企業的對接渠道,讓本澳青年能在考取專業及職業資格認證後順利與相關機構職位銜接,更好地推動與支援青年就業?
另一方面,因應現時社會情況,不少青年即使有就業但相較以往薪酬較低,家中甚至有親屬正面臨失業或開工不足問題,故需共同承擔家庭開支,倘仍需償還貸學金款項,必定進一步加重其經濟負擔。李良汪質詢當局會否推出臨時措施,適當延長貸學金還款年期,減輕青年在疫情下的經濟壓力,助其度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