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漆方案迴避問題折射公共工程質差

468

立法會昨日舉行口頭質詢會議,議員李靜儀和梁鴻細要求政府交代湖畔及業興兩幢大廈「甩磚」的跟進工作,相關大廈以至未來新城A區2萬多個公屋單位,牆面將以油漆方案(上面油漆,下面鋪紙皮石)處理,避免「甩磚」事件再次發生,看來事件最終只是政府懶政收場。我們認為,倘油漆可以代替貼磚,為何不一早使用油漆?明顯地,從用家角度看,貼磚和油漆的效果根本有別,毋庸諱言,貼磚較明亮且易清潔,保養亦較容易,這次政府為免再自找麻煩而降低經屋的入伙標準,馬虎了事。而居民在樓價高企情況下,只能「硬食」質量欠佳的經屋,再次反映5000元一平方呎實用面積的經屋單位,質素不似預期,亦折射政府只懂「頭痛醫頭」,迴避使用貼磚方案以免再次「甩磚」的取巧之法,證明沒有底氣亦不願正視和徹底解決問題。

  廉政公署5月公布《關於湖畔大廈及業興大廈公共位置牆身瓷磚嚴重剝落之全面調查報告》,清晰說明各方面都有責任,並非只是官員有責任,包括設計公司、施工方、監理方都存在責任。這說法,說明政府工共工程都有紕漏,惟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昨日否認。

  不過,除了「甩磚」,上月在8號風球下,樓齡才10年的路環石排灣居雅大廈外牆飾面磁磚脫落,可見有公共房屋出現裏裏外外的「甩磚」,公共工程質量欠佳再惹社會疑慮。

  公共工程遍地開花,羅立文昨日透露目前正開展50個工程項目,共計超過470億元,是否意味「無咁大個頭勿戴咁大頂帽」?羅司長昨日再下海口,指若出現問題,他會問責自己。只是,羅司長的工作「工齡」逾40年,恐怕下屆政府未必會擔任司長,那麼兩年後是否「拍拍屁股」走人?屆時公共工程出現問題,由誰問責?

  我們明白就算私人工程,也不是百分百完美且沒有瑕疵,在人手不足下,政府不可能做到每幢大廈逐層逐個單位驗收,只能抽樣視察驗收;那市民又難免質疑,監理公司又應擔當甚麼角色,協助政府確保工程質量,每個單位建設符合要求?要知道,以目前5000元一平方呎實用面積的經屋單位計算,每個單位價值逾200萬元,可能是不少工薪階層的畢生積蓄,政府不能以並非每個單位驗收來推搪,倘市民購買並入住了質量不符、欠佳的單位,誰來負責?豈非有違「以民為本」施政?

  故此,政府出售經屋有利可圖,就要做好層層監督責任,確保公屋質量,令居民安心入住生活,感覺物有所值,方是「以民為本」。